第265章 我们背后有人,还很多!求月票)(3 / 4)

作品:《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李中山依旧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而是扫了一眼那个“卖主求忠”的尚淑英。

尚淑英赶紧立起身道:“督师放心,妾身一定会尽快摸清楚北上鞑子军的虚实。”

这下齐活了,背后有人加知己知彼,这仗可以打!

李中堂容色已经放沉,用坚决的语气说:“本部阁决心已定,决然以江北主力在徐宿之间,击破北上之鞑虏军之主力,进而夺取徐州,斩断南北漕运!

此战关系大明国运,如若取胜,三分之势必成,东南富庶之地皆为我有!惟望诸君,全力以赴,誓死杀虏,不负国恩!”

满室肃然,接着就是所有军官起立抱拳,大喊一声:“遵令”

李中山在北伐军中的威信还是很够的,他现在下定了决心,那么底下人也不会再有什么异议,执行就是了。就如他所言,这一仗打好了,东南富庶之地就全归大明朝廷了。

未来大明朝廷即便不能一统,三分天下还不是稳稳的?

有了三分天下,大家这辈子的富贵,甚至儿子、孙子的富贵都有了!

这一搏,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

同一时间,一支五颜六色的队伍,正行进在长江以北,运河东岸的开阔官道上,从渡过长江开始,这支清军主力兵团的前进步伐就未曾稍停。岳乐的幕府为这支军队选择的道路是由镇江都将,经扬州、淮安,直达徐州,全程八百余里,全都轻兵疾行。

通常情况下,八百里行军至少要耗费十六天,而岳乐给统军的江北大营总管穆占和江西大营副总管格斯泰的时间只有十日!

而且这十日还包括渡江所需的时间!

之所以那么急迫,原因有三个。

一是救兵如救火!

尚可教、年遐龄一旦看到明军大兵压境,而清军的援兵又不来.他们会不会直接降了王大头?

他俩可都是汉军旗人!

如果岳乐这个时候有个大数据统计,那他恐怕连觉都要睡不着了。自吴三桂起兵以来,汉军旗人在面对反清大军逼近时,几乎百分百投降!

二是担心南京这边出状况。

在抽出三万精锐后,南京周围清军的兵力已经大大空虚了。万一南京城内的耿精忠发飙,集中全部力量出城破围,被他打赢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岳乐只能以快打慢,打完后再把这三万人拉回来。累是累了一点,但他实在没办法,只好苦一苦下面的旗人了.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江北运河沿线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那几百万石堆在淮安的漕粮还没全部运走呢!

所以穆占、格斯泰的军队可以不携带粮草辎重,轻兵而进,这速度自然就快了,日行百里完全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