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变天了,李氏幕府?求月票)(3 / 3)

作品:《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说着话,他的眉头已经有点拧巴起来了。

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地盘怎么分?安徽的江北部分是淮西红巾的来源地,必须得由朝廷直辖,要不然淮西红巾不成藩军了?而江苏的扬州、淮安、通州等州府,又是陈永华依靠的淮扬团练的老家,也不可能分给刘进忠。而应天府又是应天团练的根本,同时也是大明的京师,当然不能让刘进忠染指。

至于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太仓等州府,又是苏南鱼米之乡.那是绝对不可能分给刘进忠的!

这样刘进忠就只有徐州、海州两个州府,他不是亏大了?

“等北王回来以后,再好好商量吧,”李中山思索着说,“如果刘北王愿意进兵浙江,我们可以暂时把浙江分给他当藩地。”

现在耿精忠还没彻底完蛋,李中山估计他会往浙江跑,而刘进忠的这一波追击,追到苏州、松江也差不多了,不大可能一路追击到浙江,更不可能把浙江全部都拿下。

所以大明的形势虽然不错,但依旧没有一统江南,纸面上的地盘甚至比南京之战前还小一点。

之前一直没说话的李辅臣这时候也皱起眉头道:“要打的地盘的确还有许多安庆还差一口气儿才能拿下,现在太平、池州、徽州、宁国、广德这五个州府大概又要变成贼境,浙江全省再加上福建的东部大概也得丢过完年可有的好打了!如果刘北王再闹起来.”

如果刘进忠对于李中山的安排不满,那这乐子就大了!大明朝真的就“一夜回到龙凤年”了——如果不算被隔断的两广和部分福建,差不多就是朱元璋当韩宋江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候的地盘。

“不能让他闹起来!”李中山斟酌着道,“回头我派个使者去刘进忠军中和他好好说说。”

李辅臣道:“派周培公或姚启圣吧,他俩都有一张巧嘴。”

周培公和姚启圣现在都在安庆城外,其中周培公是李中山的军师,姚启圣是李辅臣的军师,他俩回南京前都把前线的军队交给了这俩军师指挥,继续围困安庆。

“他俩不能动,”李中山摇摇头,“安庆守将莽依图挺难对付的,得让周培公、姚启圣好好看着!而且他俩也很难说服刘进忠。要稳住刘进忠,只有请舜水先生出马。”

“朱舜水?”陈永华一愣,“这位老先生也不是特别能说啊,而且他也不见得愿意替你当说客。”

他和朱舜水挺熟的,因为朱舜水这些年都在日本流亡,是郑经派人去请回来的,所以他属于陈永华、郑经一派的学者,主张和“四先生”是有所不同的。

四先生虽然都赞成设立方镇,但他们同时也主张维持中央集权,而且他们都不是很“封建”,而是倾向于国人政治.这可是很进步的,进步的都有点不知道怎么搞?

而朱舜水在日本考察了政治,觉得日本国的藩幕封建有一定可取之处,可以做到不换皇上而易天下之主。这个挺适合现在的大明的,皇上还姓朱,但是不掌权,幕府将军可以姓李——现在的大明朝中李家势大,光是王爷就有仨,南王李辅臣,英王李中山,忠王李来顺!这个李辅臣可是和李自成联宗的,所以这仨“李王”都是一门众啊!

所以在朱舜水心目中能当幕府将军的只有李氏三王当中的一人。

另外,现在东西二王叛国了,能够约束三个李王,就只剩下翼王郑经和北王刘进忠所以这两个王裂土地方,领袖群藩,才是平衡李氏,保卫大明的上策!

如果他们要和李氏争中枢,那后果一定是被灭!

由于朱舜水是真心相信这一套藩幕体系的,所以由他出面,是最有说服力的。

而且朱舜水的名声比周培公、姚启圣好多了,朱舜水是公认的贤者君子,周培公、姚启圣那是“毒士”,刘进忠能信他们才有鬼。他也什么都不信,别说周培公、姚启圣了,就是诸葛孔明复生也没用啊!万一他再一冲动,把周培公和姚启圣宰了,那李家父子可就亏大发了。

想到这里,李中山就笑着对陈永华道:“复甫,你和翼王、舜水先生是一体的,你也写封亲笔信给舜水先生一起带给刘北王,告诉他,我们李家争定中枢大权了也不会给他在两江地面上增加土地,他去浙江发展是最好的!翼王在福建,北王在浙江,互为犄角,一起制约李氏幕府!”

陈永华已经明白李中山的意思了,点点头道:“如果是这样那舜水先生倒是一定愿意出面走这一遭的。”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