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章节正文阅读

0127【与科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3 / 3)

作品:《北宋穿越指南

白崇彦兴奋道:“今日十题,有三题俺练习过!”

“运气不错。”朱铭笑着鼓励。

郑泓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十道题他都答完了,只不过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啥。

郑家给他们做了大餐,郑元仪亲手烹制糕点,就连白崇彦都有份。

第二日考兼经,也是十道题。

第三日,考试论一题、经史时务策三题。

试论题的内容,是让考生评价李林甫……

看到题目,朱铭就忍不住笑,明摆着在恶心蔡京啊。

估计是去年王安石被追封舒王,引起孔庙排位混乱,就连李通判都忍不住怒火,专门出一道题让考生唾骂奸相。

论与策,是两种不同题材。

试论的内容,即让考生评价某个人物,或某个历史事件,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便属于此类文体。

以前都写骈文,对仗工整,王安石改革之后就变了。不要求写得花团锦簇,也不要求写骈文,文章越平实质朴越好,主要看写的是什么观点。

这种应试题,迎合考官很重要。

朱铭知道考官想影射蔡京,但他对科举成绩无所谓,只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写文章。

因此,朱铭不骂奸相,而是……骂皇帝!

文章题目叫《君臣论》。

大致意思是,有什么样的君主,便有什么样的臣子。自古贤臣大同小异,奸臣却各有特色。皇帝喜欢什么,奸臣就迎逢什么。皇帝好大喜功,奸臣就撺掇打仗;皇帝贪图享乐,奸臣就肆意搜刮……

就差没有指着宋徽宗的鼻子臭骂昏君!

剩下的三道策题,一篇经史策,两篇时务策。

经史策的内容有些超纲,除了要懂《周易》,还要懂《尚书》,还要略通历代史书。没看过这两本书也行,但难免写得不好。但如果不知道历史,那就只能瞎糊弄。

难度好高,吊打明清科举!

朱铭就算有金手指,也只能囫囵写文章。好在义务教育的历史课,给他提供了超常的历史视野,可以避开《尚书》而展开宏论。

两道时务策也很难,一题探讨洋州水利,一题探讨洋州商业。

瞎写可以,写好不容易。

等交卷离开考场,朱铭顿时就乐了,放眼望去全是愁眉苦脸的考生。

“如何?”朱铭问道。

白崇彦摇头叹息:“今天的经史策,都可以拿去考进士了,李通判出题未免太过……随意。”

“就当是提前进京赶考,”朱铭说,“你觉得难,别人也难啊。”

白崇彦点头道:“只能这样想。”

朱铭觉得,宋代科举还蛮有意思,不像明清那般束缚思想。

而且非常适合键盘侠,论与策都能任由考生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等到了京城,还要增加两道时务策,考生能够可劲儿的写文章胡侃。

科举改革之后的策论,不怎么看重文笔,更在乎思想观点。朱铭对此极为擅长,夸夸其谈他太懂了,跟以前出视频写文案差不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