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章节正文阅读

0789【钱是什么?】(3 / 4)

作品:《北宋穿越指南

“既然你有把握,那你就去考吧。”朱铭说道。

李文仲一怔,赶紧补了句:“其实也无把握。小民虽然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都学得好,还在向太学生请教化学,但儒家经典尚未学得透彻。经义文章更是不如人意,心头其实晓得道理,可写出来却略显浅白。”

朱铭问道:“你对王安石改革怎么看?”

李文仲回答:“本意是好的。”

朱铭又问:“如果当时皇帝支持到底,王安石变法能够成功吗?”

李文仲说道:“或许能成功数十年,但最后肯定要失败。”

“为何?”朱铭问道。

“官吏腐败……”李文仲脱口而出,又迅速强调,“小民是说前朝官吏腐败,就算当时能改革成功,把诸多杂派并入免役钱。一二十年之后,又会生出新的杂派,百姓负担反而更重了。即便官员不贪,吏员也要吃饭啊。不征杂派,吏员吃什么?”

朱铭忍不住感慨:“你还真是大才啊,这都能自己悟出来。”

李文仲却疑惑道:“悟出来什么?”

“没什么。”朱铭没有多讲。

当然是悟出“黄宗羲定律”!

中国历代的并税改革,即便当时大获成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必然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老百姓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这是一个魔咒,也是一個怪圈。

原理其实很简单,朝廷规定了正税,官吏又会增加苛捐杂税。

税制改革,不过是把各种苛捐杂税,减轻之后并入某个单一税种。

姑且把这个单一税种称为杂派,时间一久,大家习以为常,把杂派也视为正税。于是官吏又在杂派之外,另行征收苛捐杂税,导致百姓承担的赋税比改革以前还重。

唐代两税法改革,等于“租庸调+杂派”。

相当于唐代版的摊丁入亩,它已经把人头税摊入了两税当中。但时间一久,大家都把两税当成正税,又额外重新再收取人头税。

王安石在农村搞的税改,等于“两税法+杂派”。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是等于“两税法+杂派”。

雍正摊丁入亩更厉害,等于“一条鞭法+杂派”。

朱国祥和朱铭现在摊丁入亩没卵用,百十年之后,必定跟唐代的两税法一样变味。

到时候,人们会把已经摊丁入亩的赋税,当成农民应当缴纳的正税。然后,重新变着花样收取杂派,只不过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摊丁入亩如果变成祖宗之法,那么唯一的作用,就是不再卡死户口,让人口流动变得频繁,让老百姓愿意登记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