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两世都是我救他 / 章节正文阅读

番外:灵药夜心悔恨难--刘亦篇(1 / 3)

作品:《两世都是我救他

刘亦父母把从西北回来的儿子迎回家,那真是又踏实又高兴,他娘拉着扯着,从头看到脚,嘘寒问暖的。

定南侯府被封,刘亦爹很是担心,上来就问儿子“侯府到底怎么样了?爹日日到府前看一看,可也看不出什么。。心里头着急。”

“爹,不用急,景王殿下在西北立了那么大功劳,我们在其中做的可不少!景王殿下,怎么也能保着侯爷的。”他还没弄清楚事情原委,但总要让父母放心。

刘亦娘不管这些,她笑眉笑眼的说“现在京郊马场有事,就让你爹去帮忙。不用日日都去,去也有人来接,还给些诊费,挺好的。”

刘亦笑道“爹做这个是长项。”刘亦爹笑笑。

刘亦娘又跟他叨叨跟杨家的婚事“刚跟咱们这儿退了,转身就又定了亲。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还说什么书香门第,做事这么不讲究!定的那个,娘去瞧了,长得獐头鼠目的,哼!不过。。。。但还挺本事,这回中了二甲十名。。。”她撇嘴不高兴。

刘亦温和的说“娘,退了亲,就没这层关系了,她家如何,自有人家的道理。咱们就别再议论了。姑娘家定亲了,咱们再说就不好了。”

刘亦娘还真是挺生气的“娘就是生气,你说说,这么多年了。。。。当初,又不是咱们上赶着的,是她家主动的不是吗?哦,合着他们看中了,就要缠着定下!不合心意了,翻脸就退?都他家合适了?!哼,你没见她那位嫂子呢!刚开始对娘多好,笑得甜,说的好听,今儿送这,明儿送那,带娘去烧香,一点架子也没有!娘心里还安慰,到底是书香门第,那叫什么。。有什么底的?可没想到,这一要退亲,那个脸哦,一下就变了。那叫一个高高在上。。。。哎哟,眼角都不带扫娘一下的!后来,她干脆就不来了,打发下人来,一个婆子都能对娘酸不丢的。”

刘亦听了,倒并没感觉如何,本来两家就有差距,亲事不成跟自己也有关。。。

他知道娘有时会耍点小聪明,于是笑着打趣“娘,您是不是为难人家来着?”

刘亦娘看着儿子并未介意这事,倒是松了口气“那哪叫为难啊!?他们拖你这么些年,娘。。。再说了,我儿现在是举人,又一表人材。他家门第虽高,但那姑娘长得是真配不上你。将来,你再中了进士,祖宗保佑侥幸中了状元!啧啧!那我儿就是最俊的状元了!到时杨家眼红后悔,败坏你名声怎么办?说你是陈世美怎么办?那,你亲不好结,官儿不好做了!是不是?”

刘亦苦笑着摇摇头“娘,杨家不会这么做的。”

“这可不好说!哼哼,娘聪明着呢!将来他们肯定有后悔的一天!说不定现在就后悔了呢。这人一后悔呀,可不会承认是自己做错了事!不会!她肯定会说,因为你不好,所以才引得她不好的。。。别看你读书聪明,这些个事儿啊,你不明白!”

刘亦爹,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不说话,抽着旱烟,默默的听着。

“行了娘,杨家的事了,就别再提了。对她不好,对儿子也不好。虽然亲事不成,但杨家毕竟当过儿子的老师,这份恩情,还是要顾及的。儿子这两天,要上门去瞧瞧!”

“啊?那他家。。。不会给你没脸吧?”刘亦娘不愿意儿子被人看不起。。

“他家如何并不重要,儿子这里,该做的要做。”

“哦,嗯。。。。随你吧。即回来了,就松快松快。。。。”

刘亦说到做到,好好睡了一天,还是备了礼,去杨家拜访了。杨家主要的人物没出面,杨父也没出面。但杨家是书香门第,做事不会太过,派家里庶出的五爷出来走了走过场。

刘亦见礼,落座,对自己之前西北之行只字未提。只问候了师傅,讲了讲最近的心得,和接下来的打算。那位庶出的五爷,也是十分的有文采的,看着刘亦端正的坐姿,英俊的黑脸儿,坚毅的目光,温和的表情。。

心中暗自叹息。

明明有那么一段尴尬,他却仍然沉稳大方,足见是脸皮厚而进退有度啊,这才是个当官儿的好苗子呢。

二哥可能是因为身子不好导致的性子偏激吧。这么好的女婿,轻易的松手了。。。要是我的女儿,说什么也不会啊。于是客气的寒暄几句,把人送走了。

杨芷汀的未婚夫此次春闱中了二甲十名,名次还真的不错。

最近,她在做婚礼的最后准备了。

成亲的一切,都是杨家准备的,住的院子也是她的陪嫁院子。

她未婚夫为人谨慎,家里虽不是寒门却也没多富余,在京城买房不现实。如果租,也难以租像样的,不如就住在杨家的陪嫁院子。反正他的打算是,在翰林院呆两年,还要谋外放的。

二年时间不长,要学要做的事不少,住杨家的院子,是最方便最舒适的。

婚礼在即,杨芷汀也不出屋了,整天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了,只是她,总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不多思多想。

刘亦来家的消息,家里肯定是不让她知道的。

她的丫头听说了,也不会告诉她。

但架不住她有堂妹啊。。

人家倒也不是坏心,悄悄溜了来,把消息告诉她了。

她这会儿,愣在那里,两个人当初弄成那样,而现在自己已经定了亲,他又不会因内疚来赔礼,赔礼也于事无补,那他这样的上门来,只说明,他放下了,坦然面对的,是师生之谊。

不由得很是心酸,虽然自己头也不回的在准备着婚礼,在做着嫁衣,但内心,又何曾放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