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巨坑里的长公主(一百五十二)(3 / 4)

作品:《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

他们的绝技是找来可以造船的树干,将需要用作船舱的部分挖空,其他地方则涂上厚厚的泥巴,然后放一把火,涂上泥巴的部分完好无损,没涂泥巴的部分烧成炭,再用石器或青铜器打磨,一艘独木舟就造成了。

当年秦军南征百越时,越人就是驾着这样的独木舟神出鬼没,秦军以为如探囊之物的百越打了两年,死了主帅仍深陷泥潭。

到了汉代,羊城的造船技术又有新突破。

一九五四年,就有一艘有武装保护的内河航船的模型的东汉陶船,出土于羊城先烈路沙河顶。

此陶船首尾狭,中宽,底平,船首有碇,船尾有舵。

舵杆通过舵室固定在船尾部,据说这就是已知最早的船舵形象。

从汉代到六朝时期,造船技术受限,那时船舶只能贴着海岸线航行,不能真正穿越深海。

直至大唐时期,羊城海贸大兴,成为全国造船中心之一。

今天的羊城大德路与海珠中路交界之处,古时称西澳,是当时全城最大的内港。

唐代年间,西澳码头每天风帆如织,来羊城的外商以东南亚、大食(今阿拉伯地区)、波斯(今伊朗)的蕃客最多。

他们夏季到羊城,待到冬季回航。

空闲之际,商船需要修补裂缝,重新上桐油等修整与保养。

羊城的船匠就边看边学,把外来技术融会贯通。

他们发现大食人用桄榔纤维缝合木船,比钉子更好,不会生锈,后又发明了用橄榄糖填塞船缝的方法等。

广船技术这是在这个时期得以飞速发展。

甚至到了天宝二年,还曾助高僧鉴真东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