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圣皇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十三章 回师大同(3 / 3)

作品:《大明圣皇

达延死的时候,质问老天爷的话,有一种枭雄陌路的凄凉,王守仁却冷漠以对,心中想着,你的每一步都在陛下的预料之中,你的覆灭根源,正是源自你的欲望,陛下有先见之明,你败的不冤,安心去吧。

南方的粮食已经运到了大同,城中的百姓已经得到了赈济,对皇上恩典,感恩戴德拜谢,守军的军饷也得到缓解,在这天寒地冻,又冷又饿的情况下,皇上的行为真是万家生佛的圣君明主所为啊。

大同的守军甚至是在皇帝的号召下,亲自上手,帮他们在城中空地搭建简单的房舍,做到军民一心,朱厚照再不时的出现慰问,这样亲民的皇上,在历史上可曾有听说过。

百姓心中有杆秤,皇上对他们好,他们自然有回报,这不,大军回城,城外不仅有胡瓒带着的守军,还有百姓自发的敲锣打鼓欢迎,往日里,那些横眉冷对,相互看不顺延的大头兵和读书人们。

这一次,都在朱厚照的可以感召下,相互对上了眼,这些大字不识的军卒,其实也蛮可爱的嘛,虽然粗鄙了些,但也怪不得他们啊,谁叫他们生来就是军户,除了当兵,没有出路不是。

尤其是大同城里的读书人,他们见惯了草原骑兵的进攻打草谷,这些守军往昔是如何的作为,惜命,怕事,冷漠,战场上无作为,更不会关心百姓的死活,没有一点大明军人该有的气势样子。

可是,这段时间的接触下,他们发现,这些军士变了,他们让大同百姓产生了一种安全感,一种认同,天子的话语,让他们找回了尊严,军人的尊严,他们要愿意成为百姓的长城,护佑大明的安稳,这是发自内心的信念。

人心都是肉长得,读书人读圣贤书,也不尽都是书呆子,所以他们也变了,走向城门外,为回城了军士投去最大的认可和尊重。

现在的读书人不是晚明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至少还有得救,朱厚照很欣慰,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有礼有节。

他前世的就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

至于他刚来大明的时候,对于读书人的看法,那都是后世史书和一些臆断评论所得出的结论,经过这么久的接触,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越发的想要努力一下,改变大明的现状。

杨慎曾今跟他讨论讲过,大明的问题,在于教育机制,百姓要是各个识字,就不会有士绅什么事了,也不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养出这些高谈阔论,胸无一策的读书人了。

朱厚照望着城外,意气风发,这场大胜,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担忧,大展手脚,从这一刻开始,不会再有掣肘,你们反对朕,那就用事实说话,你们都做了什么?

现在只差一步了,只要船坞建设完工,同步的富船和宝船给造出来,就可以先派一支军队去把粮种弄回来,那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嘎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