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求生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二章 鞑靼援兵(1 / 5)

作品:《大明求生记

app2;

可是户部尚书叶淇、反对说道:“当年对大宁停粟实乃是一言难尽,而是劳民伤财所化巨靡,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南方向北方运输粮食,其中光辽东海运就持续了30多年。永乐初年,为恢复北方残破的经济,不得不再行海运,但时间不长就陆续停止,船只和人员转入下西洋的活动,北方军食改为以“屯田为主,中盐为辅”的解决办法。但是,大宁的情况则不同。从洪武初年起,那里就没有居民。加上自永乐起,又把其人口全部南迁,那里又成了无人区。恢复大宁,保证十余万镇守军人的军食供应,谈何容易。”

叶淇说的可谓是事实,又拿出佥都御史刘大夏的一份奏书道:“陛下请看刘御史从宣府发来的通报,说是:“塞上有权势家族的子弟以买卖粮食谋取私利。边关粮食本就不盈,户部调拨每年所化人力物力以属不易,如今又有人倒卖,。当初,塞上必须粟千石方能买入、草万束才得收进。由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上下其手获取厚利。而如今又要恢复大宁府,人从何来、银从何来。”

作为户部尚书的叶淇,双手一摊,反正户部没银去建府作衙,加上往后也没有能力去维持一个孤悬塞外的大宁府,想要恢复大宁府,别找户部。

此时殿内可谓是落针可闻,一下子刚刚闹的乱哄哄的吵闹声都禁声了。朱佑樘的眼瞄向了内阁几位大佬,意思是你们内阁怎么看,朕想听听内阁的建议。

前几年章子俊在京城时,曾跟内阁徐傅说过“即朱棣在努力巩固北部边疆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论是广建卫所,还是“清沙漠”都具有权宜的性质,而后代帝王由于缺少自己的雄才大略,很难把这两种措施维持下去。随着大宁撤守以后,明朝北部边疆全线后撤,在地理上形成了巨大的真空,而这个真空,明朝不去填补,草原部落必然填补,从而导致边疆结构发生根本性逆转,即北部边疆从长城一带转变为长城一线,危机频频,给长城南北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