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朔方婆姨(2 / 4)

作品:《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关中的面食种类很多,各有千秋,剁面重点是剁,不过也不算复杂,一般用的剁面刀比较特别,不是普通菜刀。

刀约二尺长,寸宽。

那妇人早就把荞麦面揉成一个圆团,此时有客人,便把面取出放面案上,然后用擀面杖把面团一部分擀开,接着双手握刀,开始由前向后剁。

动作娴熟,十分麻利。

顿时,一根根面条很整齐的排列在面案上。

剁一次,算一刀面,下锅里煮,一刀面能捞三四大碗。

妇人动作娴熟,剁的面根根分明,粗细一致。

她家的两个大点的丫头,也跟着揉面、擀面、剁面,另一个六七岁丫头则帮忙烧火。

妇人剁完一刀面下锅,然后背着孩子过来。

“几位客官,咱家的剁荞面若是搭上咱灵州的羊肉臊子,吃起来更是鲜润滑爽,面香可口呢,可要配上臊子?”

怀玉觉得这妇人挺会做生意,没有一开始就推销加臊子,而是面已经下锅了,这才来推销。

“多少钱一份,羊肉新鲜不,”赵信笑问。

“都是一早才从屠夫那里买的现宰的羊肉,炖煮一早上,香的嘞,不贵,十文钱一份。”

面才卖五文一碗,臊子倒要十文一份。

妇人见赵信没马上要,便又加了一句,“大份十文,小份只要五文,大份量很足,小份也不少的。”

“我要先来一份小份的和一份大份的,要是真有你说的量足还新鲜、美味,到时每人一大份。”

妇人见状,高兴的过去准备。

那边,妇人的两个大的女儿又开始剁面,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打芭蕉,面条翻动若银丝飞舞。

看的出,这两丫头,大的不超过十一二,小的可能也就十岁左右,可这剁面功夫已经出师,得到母亲真传了。

第一刀面很快煮好,捞起过凉水,两丫头端来。

一人端了两碗。

“客官慢用。”

丫头个不高,挺瘦,还有点腼腆。

四碗面条,一碗配上大份羊肉臊子,一碗配了小份,还有两碗,则配的是素臊子,那是不需要另加钱的,是一些当季蔬菜,切成小块炒煮绵软,好像还配了豆腐丁,制成臊子汤,佐以葱花。

确实很香。

赵信先尝,连连叫好。

“就是这个味,”

羊肉臊子也挺鲜美,那妇人还挺会经营的,虽然两小份的与一大份的价钱一样,但一大份的份量,其实要比两小份的多点,这样买大份的可能觉得更划算。

“就这味,每人两大碗剁荞面,再各来一大份羊肉臊子。”

荞面是北方百姓常种的杂粮,产量不高但比较耐旱,所以在黄土高原,尤其是朔方一带尤其常见。

漫山开遍荞麦花时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