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轩辕台下释兵权(2 / 2)

作品:《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只要有足够的人,仅这三个军屯区,若是开发起来,能够达到三百屯,百多万亩地,相当惊人。

除了军屯,亦可民屯,移民屯田分田授地,充实边疆。

以北燕州新设十县,现在编户总人口亦不过两万户不到,加上怀戎的三千多户,都还不到两万户,这还包括了许多蕃胡也编户入籍了,

而这些县,每县落户一万户都是足够的。

人口的需求很大。

相比幽州地广人稀,冀州的河北平原却是已经渐渐恢复过来,尤其是那些老牌世家豪强们,仍然占据着大量土地,加上新贵们的土地兼并,普通百姓依然是只占少里地甚至无地可耕。

武怀玉还是希望从这些世家豪强手里撬一些佃户、部曲过来,迁移到边塞分田授地,充实边疆。

新编的这些府兵、团练,优先分田授地,甚至他们的家人、子弟,也优先授分田地,一丁百亩上限授满。

驻守边塞的这些边军,一边驻防一边屯田,所得屯粮除了供军需和储备,也要拿出部份比例来,分赏给屯田士兵,相当于分红奖励,激励大家的干劲。

风雪交加。

武怀玉与突地稽、浮榆以及卢承业等在轩辕台下赏雪喝酒。

“国姓公,燕州粟末靺鞨子弟都非常勇猛彪悍啊,本督想要多点选些为府兵、武骑,充实边防,并精选一些为本督的衙兵,国姓公可愿意?”

李突地稽内附中原三十几年,早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蛮夷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跟武怀玉也相处了一段时间了,立马秒懂武怀玉的意思,却是毫不犹豫的就起身,端起酒杯先干为敬,“那是都督看的起这些崽子们,能够点选为府兵,甚至成为都督衙兵,那是他们三生有幸啊,我先代他们谢过都督了。”

武怀玉要点选靺鞨子弟为府兵、武骑,让他们进京番上宿卫,或在边关戍卫,又或成为武怀玉的牙兵,这意味着这些精锐青壮靺鞨子弟,就会脱离李突地稽,甚至离开燕州。

但他并没有拒绝,甚至没有一丝犹豫。

内附三十几年,让突地稽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真正过的好,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融入,成为一名汉人。

一直保留着胡风,甚至始终聚落侨置,这其实并非好事。

这位主动让心爱的小儿子拜武怀玉为义父,又把最勇猛的长子全家送去长安的老族长,看的很透彻。

就算他们几千帐粟末靺鞨人全都打散了,又如何,就算燕州到时取消并入幽州,又如何,

于延水三千粟特胡可是刚刚灭亡,甚至他率着靺鞨子弟出力极多。

“浮榆刺史?”

“俺也一样!”浮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跟随突地稽的步伐。

当初他们扶余靺鞨乌素固部,跟着粟末八部西迁内附隋朝,几十年过去,他觉得这路选对了,现在也没什么可犹豫的。

化整为零,分散安置,这无疑是避免尾大不掉的一个好办法。

两位靺鞨首领的爽快,让武怀玉非常满意,起身给他们各敬了一杯酒。

李突地稽恭敬的回敬,甚至直言,“我等当年西迁内附,安置辽西,后逢隋乱,动荡飘摇,朝廷厚恩,仍划地侨置州县安置,”他直言自己已经老了,“我等在幽州也已经呆习惯了,如今子弟们有机会点选府兵、团练,十分感激,辽西是回不去了,也不想回了,我等觉得已经没必要再保留燕州、慎州之名,请求都督上书陛下,废去侨置燕州,直接归幽州管辖。”

“俺们慎州也一样。”浮榆跟上。

朝廷基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考虑,对一些降附的蕃胡,在其境内设立都督府、州,仍以其酋长统领,这种属于羁縻府州,也就是名义上所属,实际上基本上是不直接管理,也不编户更不纳税赋的。

还有一种叫内附侨置府州,比如燕州,本来突地稽他们这些靺鞨人内附中原,安置于辽西,在燕郡之下设辽西郡,是有地盘的,只是自己管理自己部落,实际也基本上不纳税赋,只上贡一点土贡。

但后来突地稽等内迁,在幽州划块地设燕州,管理原来的燕郡辽西郡的部落人口等,

这种沿续魏晋以来的传统,比如某州被敌国攻占,于是在后方侨置此州,以安置管理原来这州的军民等。

唐初武德时,盐州陷于敌手,朝廷便在灵州城中侨置盐州衙门。

在魏晋之时,侨置州县,本是收治流民,安抚侨民的一种手段,算是一种临时政策。

突地稽的燕州之前寄治幽州城内时,也是没有实土的,可后来朝廷为拉拢安抚他们,特意给他们在幽州城西北划了一块地给他们设立了燕州,相当于升格成正州了,但实际地又仅一县,管的也基本是靺鞨部众。

突地稽现在请求要废掉燕州,连侨置都不用,这是很积极的表忠心。

武怀玉对此很高兴。

其实他也很讨厌这种什么侨置州县,或是给蕃胡设立这种自治的州县,搞国中之国,那有害无益。

就算一时权宜,那有机会肯定要取消的。

现在不正是机会。

于是武怀玉便让卢承业当即为突地稽和浮榆两人写了一道上书请求废燕州、慎州,请并入幽州的奏疏,

写好后武怀玉也还署了个名,算是联名上书了。

突地稽现在是赐国姓、蓍国公,而浮榆仅是扶余侯。

这家伙也知道自己没有突地稽那样的威望和实力,得不到皇帝直接赐国姓,于是打起了武怀玉的主意,趁着怀玉高兴,这老头也拉出自己喜欢的小儿子,要他拜怀玉为义父。

浮榆的小儿子虎头虎脑,是他第二十三子,浮榆很能生,生了二十三个儿子,还有一堆女儿,早夭病逝和战死沙场了几个,现在还有十八个儿子,这小二十三跟李谨行年纪差不多,

“阿泰拜见义父。”

“哈哈哈,好,本都督便收你为义子。”

“请都督为他赐名。”

“给你取思恭二字,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希望你能够牢记。”

浮榆拍了儿子那刚剪去发辫不久,新长出的头发如毛桃的脑袋,“你以后就叫武思恭了,还不赶紧谢过武相公。”

“孩儿武思恭谢义父赐名。”这小子倒也反应快。

武怀玉本来只说给他取个名字,却没让他改姓的。

没等他开口,浮榆也跟着拜谢,还算称以后他也姓武了。

“武浮榆谢过都督赐姓。”

武怀玉看着这一老一少两颗毛蛋似的脑袋,倒是不由的笑了,罢了,既然这爷俩非要攀附,倒也无所谓。

老头立马又道,以后他们扶余乌素固部,都改姓武。

好家伙,一下子多了几千家靺鞨武家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