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小师弟太难了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二十一章 葫芦村之秘(1 / 2)

作品:《小师弟太难了

姜云的金乌华虹之术,除了副作用比较大,三天之内无法动用灵气,其落点也是随机选择的,因此当姜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茂密的丛林之中,具体在哪里却是不得而知了。

虽然灵气不能动用,但是基本的身体素质还是在的。

姜云顺着河流往下游走去,按照前世的知识累积,一般河流的下游是有村庄存在的。

走了小半日,终于走出了丛林,地势也开始变得平坦起来,这时姜云看到了一处村庄日已西斜,炊烟袅袅升起。

走到村头村头立有一石碑。碑上书名葫芦村。

见姜云衣着华贵,样貌非凡,气宇轩昂,村里的人。也纷纷上来问道:“公子从何处而来?”

“嗯,我迷失了路,从森林中沿着河流走下来,确实不知这是哪里,还望诸位相亲告知。”

“这位公子,这里是北左王国林州壶口郡葫芦县闲林镇葫芦村。”一位老丈上前拱手说道。

姜云点了点头,这北斗王国在大陆的北面。离青阳宗当然是有些远的,最近的帝国是大魏,也就是曹阳的家。

“这位老丈,我这几日在外有些疲惫,想在桂村借住几日,这是一些心意还望收下。”姜云掏出了几块金锭。

那老丈不肯收下,但是一番劝说下还是收了下去,接着老丈和几位村里的人给姜云找了一处还算干净的院落,打扫干净又送来些吃喝。

晚上闲着无事的姜云借来了葫芦村的村志,上面记载了葫芦村的来历。

从前有个穷货郎,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

这个货郎虽然穷,但是他卖的东西价格很低廉,做人也老实,所以他每到一个庄上,人家就把他围起来:换个针,扯点线;买个顶针,割截头绳。

可是由于不懂得奇货居奇和赚取差价,生意不好,有时还会赔了本,还得跟人家借粮。

眼看母亲年岁越来越大了,货郎恐怕出远门卖货,母亲在家没人照料,就只在邻近村里卖货,早晚也好回家看顾一下母亲。

一天,他挑着货郎担,来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见一群小孩子正在玩一只小鸟儿。

眼看着那小鸟儿快要死了,货郎心里可怜。他就走到那群小孩子跟前,从货郎担里拿出一些糖果分给那些小屁孩。

小屁孩得了甘草,也就把那小鸟儿放了。

不过,这只小鸟儿早已不能动了。货郎想着送佛送到西。

于是,他把小鸟儿往担子里一放,货也不卖,就回家去了。货郎回家,一进屋,就把小鸟儿交给老母亲,又是给小鸟找米,又是给小鸟儿捉虫。

没几天,小鸟儿醒过来了。货郎就把它放在手掌上让它飞走了。小鸟儿飞走时,他难舍难分,还掉了几滴眼泪。

小鸟儿飞走了,他和母亲还照常过着穷苦的日子。

有一天,货郎起早正要出去卖货,只见一只小鸟儿衔着一个凹腰葫芦,飞来落在他的肩上,叫了三声:“需要什么就和它说!”

把葫芦丢下,就又飞走了。

原来这是西王母身边的青鸟,远去青峰山传送旨意。回来的途中,误坠人间,被几个调皮的小孩子捉住,几乎丧了命。

多亏货郎搭救。这次,它是特地从西昆仑来报恩的。

至于那凹腰葫芦是个宝葫芦。货郎哪里知道,他手里拿着葫芦站着发愣。

之后就是这个货郎跟着葫芦之间许了几次愿望,有一些坏人有了一些波折,但是最后他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姜云对这个故事表示将信将疑,但是第2天当他爬到山上去,准备看看风景的时候,突然发现这葫芦村真的像是一个葫芦。

而那条从森林里流出的河流,经过葫芦村之后,一分为二绕成一个葫芦的形状,重新合二为一流向了远方。

这就有点意思了传说是这样但他的地形也是这样。

只是不知道是地形如此才创造了这个传说,还是传说中就是这样才形成了这个葫芦村。

如果姜云现在的灵气是正常的,那么他倒可以运用灵气去探查周围的一切,但是现在不行,灵气无法调动,神魂也没有办法离体。

于是姜云沉下心来,闭上眼睛,慢慢感悟着水势这山间的波动。

其实姜云也不是突然有了这种想法,而是姜云自己知道自己在苍南域也算是气运所中,正如古言说的凤凰不落无宝之处。

自己既然被随机传送到这里,又有了这样的传说,那么也就是说这里应当有一桩机缘。

不过既然在眼前,确实有些难发觉,只能隐隐感觉到这装机猿在村口,也就是说在河流一分为二的那个地方,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形式,却再也感受不出来。

看来只能过上这几日,等自己的能力恢复了再说。

夜里闲着无聊,又不能修炼的姜云再次打开了村志,开始重新这记载的故事。

这上面记载那个货郎靠着青鸟给他送过来的葫芦,要了妻子要了住处,过上了不错的好日子。

其中这妻子正是这葫芦的化身。

可是,好日子还没过三天,大祸就临头了。

这一天,忽然当地的一个太守从这里经过。他看见这所小院子里的房子盖得美丽精巧,就叫人问房主是谁。他一听是一个穷货郎,就想霸占货郎的房子和院落。

当时,他就派衙役把货郎绑起来带到官府去了。硬说这房子是偷人家的东西盖的。

那货郎太过老实,就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守。

太守一听,起初不相信,但又觉得奇怪,就把货郎放回去,限他三天之内,在院子外面挖一条河,搭一座小桥,另外,在水渠里养一百条鱼,每条一斤。

办不到就要加重判罪,货郎因为挂念老母、妻子,只好点头答应。

货郎回到家里,就要拉着老母亲和妻子,往外逃走。

妻子看货郎神色不对,就问他出了什么事?货郎就把太守的话说了一遍。

到了第三日半夜,妻子摇了摇那葫芦。

一会儿,一只青鸟飞了过来,口中衔着一枚银针。

她拿起银针,绕着小院子划了一个圆圈,院子四周顿时出现了一条清亮亮的河水。

她又挥舞了几下,搭起一座小桥。

然后,青鸟衔着这银针,再次飞走了。

这时,天才刚亮。

妻子唤醒丈夫,又和了一百斤面块,二个人抬到大门外小桥边。货郎一看院子外清水环绕,小桥也架在小河上了。

他见妻子揪一块面,一捏一条鱼,往水里一放,小鱼扑楞扑楞地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