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公子高登门求教(2 / 2)

作品:《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郢儿,放心,到时候,大父说什么也得再让人为你寻一枚长生不老药来,让你陪着大父一起,看着我们大秦千秋万代,万寿无疆……”

别说,赵郢还真有些感动。

毕竟,说这话的时候,人家始皇帝那真是诚心实意的,想要带着自己这个大孙子一起长生不老,连他后宫那些佳丽,甚至自己那十几个叔叔都未必能有这份待遇。

“你觉得此次派谁去瀛洲比较好……”

不知道是习惯了征询赵郢的意见,还是想要考验一下这位大孙子如今的水平,始皇帝背负双手,站在让人按照比例放大巨大海图面前,望着标注着瀛洲的岛屿,目光沉凝。

对此,赵郢早就有过推演。他微一沉吟,就沉声道。

“我四叔,敦厚至孝,温良恭俭,有仁爱之心,又是大父亲生骨肉,当可代大父远赴瀛洲,教化蛮夷,恩泽地方……”

始皇帝闻言,不由微微点头。

毕竟,仙人要的是教化百姓,恩泽海外。自己这个能力稍有不足,但性情温和的儿子,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善——”

始皇帝看着赵郢的眼神,越发满意,这孩子的用人和决断,越来越周全细致,合乎自己的心意了。

“何人可以为辅——”

“徐福多次出海,经验丰富,又有与仙人和当地蛮夷接触的经验,可为先导……”

说到这里,赵郢微微沉吟了一会,这才迟疑着道。

“新科武举探花龙且,武力过人,熟知兵法,可为校尉,孙儿麾下樊哙,忠贞勇武,胆大心细,可为亲卫,随行护卫……”

始皇帝自然知道,樊哙是自己这位大孙子手下最为信任的亲卫统领。

见他毫不犹豫地就把人献出来,去保护自己的四叔高,不由心情大好,笑着道。

“好,就依你之言!”

……

公子高怎么也没有想到,继公子将闾之后,自己会是第二个得到始皇帝重用的公子,接到旨意后,大喜过望。

得知是自家大侄子推荐的,更是心中感激,亲自赶到长公子府上,向赵郢道谢。

“是四叔温良敦厚,有仁爱之心,才得到了大父的认可,小侄可不敢居功……”

赵郢乐呵呵地起身,一边亲自为自家这位四叔添茶倒水,一边打趣道。

“说起来,此次远赴瀛洲,不仅波涛险恶,辛苦非常,而且耗时良久,四婶娘那边不怪小侄多嘴多舌,小侄就感激不尽了……”

公子高笑着摆了摆手。

“你四婶娘虽然平日里琐碎了些,但也是个识大体的,哪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说到这里,这才收敛起神色,认真地道。

“我虽然比你年长许多,但从无治国理政的经验,你久在你大父身边,又有治理河西郡的经验,故而,此次过来之前,你婶娘还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好好的向你请教,到了那边该如何应对……”

赵郢没想到,自己那天天追着自己,唠唠叨叨,催着让自己给她那宝贝闺女牵线搭桥的碎嘴四婶娘,竟然还有这等见识。

“四婶娘谬赞了——”

赵郢笑着客气了一句,当即让人取过笔墨纸砚,当着这位四叔的面,一边信手画着当地的地图,一边细细地介绍着当地的地貌。

前世求学的时候,热血未冷,自己啃着凉馒头,还天天指点江山,操心世界人民的疾苦。天天晚上不睡觉,扯国家大事。甚至还跟几位大学舍友,一起对照着地图,用心地推演过无数次登陆作战的可能。

可惜没什么鸟用。

没想到,穿越后,竟然还能有用到的一天。

他心中感慨,手上不停。

不过,他也不敢说得太过详细,毕竟,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谁知道地貌会发生多少改变?不过想来大差不差,基本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瀛洲乃是海外孤岛,与外界缺乏联系,荒僻落后,你们此去,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反而是上岛之后的治理,需要特别注意……”

看着认真听着的公子高,赵郢长出了一口气,把那些杂乱的思绪抛开,认真地道。

“瀛洲跟我们大秦不同,当地的黔首没有受过什么教化,所以,政令宜简不宜繁,宜宽不宜严,每道命令,都应当考虑岛上百姓的风俗好恶,有可取的地方,就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若是不可取,则一定要循序渐进,温水煮蛙……”

“什么是温水煮蛙?”

赵郢正说得投入,忽然被公子高打断,这才恍然回过神来,说得太过投入,竟然忘记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温水煮蛙的典故。

所以,笑了笑,解释道。

“举个例子而已,我曾听人说,把青蛙直接放到盛放热水的锅中,青蛙定然会急遽跳出,但若是把青蛙放在放置温水的锅里,青蛙则会缓缓游走,就算是锅下加上柴火,也不会察觉到危险即将降临,等到它们发现水温太高,想要逃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逃走的力气……”

公子高:……

他扭着头,认真地看了自家这个大侄子半天,才真心实意地赞道。

“郢儿,你真阴险!”

赵郢:!!!!!!

四叔啊,你这么聊天,在外面会被人揍的,当然若是在家里,换了十八叔得势的话,你头估计直接就没了。

“四叔,您性子宽和,为人仁厚,从不与人争执,到了瀛洲,其他的都可以退让,甚至是不讲原则,但唯有一样,务必上心,切不可有半分懈怠,也决不能有半分退让——”

见赵郢神色严肃,目光灼灼地望着自己,公子高也不由心中一凛,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认真地道。

“郢儿,你说——”

“《铸军魂》的推广,不容懈怠,务必多多宣传我华夏文明,以之开蒙启智,让忠孝节义,温良恭俭的品德,深入骨髓,成为风气……”

说到这里,赵郢不由长出了一口气,有些感慨地道。

“只有文化认同,才能有真正的归一,才能让他们融入到我华夏之中,从骨子里面认可我大秦,人人以身为大秦子民为荣,后世子孙,才不会数典忘祖,背弃大秦,妄自尊大……”

公子高闻言,不由哈哈一笑。

“我大秦居天地之中,拥四海之大,先贤辈出,文明昌盛,能去教化他们这些弹丸之地的小民,已经是莫大的恩德,你竟然还担心他们背弃……”

赵郢默然不语,心说。

四叔啊,人心难测,这可真的未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