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抢!边将可开关抢掠漠北!束脚陋习,如何可破?(4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请陛下明说。”

胡濙皱眉,不懂皇帝的意思。

“朕打算强制归化云贵!”

“老太傅听朕把话说完。”

“朕看过关于湖广的一切奏疏,认为湖广之乱,一为藩王之供养;二为逃户之因;三为云贵土司不服,不停给大明使坏。”

“朕打算把京营派到云南去,强制归化云贵桂。”

“消弭湖广之乱的根源。”

“再进一步削藩,改变朝中政策,让湖广云贵桂,成为大明新粮仓。”

朱祁钰见胡濙欲言又止:“老太傅,朕没在朝堂上说出来,私下与您说,就是想听听您的见解,此时朕与你并非君臣,而是师生,您是朕的老师。”

胡濙翻个白眼,信不信,老臣稍有逾矩,你就会跳起来砍老狗狗头!

别玩这套。

“陛下,您认为土司横行的原因,是什么?”胡濙问。

“很多吧,蛮人不愿汉化;语言、习俗等;以及大明流官在当地横征暴敛,皆是其不愿汉化的原因。”

胡濙却摇摇头:“陛下说的都是表,而非根,根是在‘地形’。”

“地形?”朱祁钰皱眉。

“没错,就是地形,云贵地形险峻,山路崎岖,难进难出,以山脉横断人世间。”

“如此地形之下,哪怕换做汉人进去,也会自立为王的。”

胡濙说得大胆:“人都是有野心的,野心是永远扑不灭的。而崎岖的地形,就给也有心的人提供了地理因素。”

“陛下,想强行同化蛮人,并不困难,难得是如何跨越天堑?”

朱祁钰微微颔首,胡濙说的有道理。

后世同化了这些边疆省份,是科技的发展。

火器!

朱祁钰第一个念头,就是用火器,征服土司,快速推动汉化。

“陛下,云贵桂常年烈日炎炎,潮湿炎热。”

“火药极易受潮,很难发挥出威力来,除非能生产出不受潮的火药,方能征服土司。”

“再依靠土司之力,开山造路,修通驰道,方能彻底攥住云贵桂。”

胡濙没提麓川之战,实在太丢人了。

太上皇就没干过一件好事!这样人怎么还有脸活着呢?

“老太傅此言有理。”

朱祁钰有些兴奋,真是问对人了。

火器能发展到什么地步,他太知道了,有了火器,就能远征漠北,怀柔云贵桂了。

“传旨兵仗局,要研制出来保存火药的方法,让火器克服潮湿环境等等,朕不吝惜赏赐,研发出来的工匠,皆赐银符!允其子嗣入朝为官!不必参加科举!朕直接提拔了!”

朱祁钰有些迫不及待了。

胡濙失笑,和太上皇比起来,当今皇帝虽然易爆易怒,却能听进去谏言,有点光说不练的意思。

但凡做事,都三思而后行,虚心听从各方意见,然后全权收权出去,从不掺和。

即便失败,只要禀明原因,最多被骂几句,并不会因此而获罪。

给这样的皇帝效力,对那些有能力的大臣而言,是无比幸运的。

胡濙轻声道:“陛下,湖广之乱,是政策偏差,若朝堂能整饬贪腐,减轻赋税徭役,民户自然可纳税于朝堂,湖广自然可平,就算偶有小乱,也可旦夕可平。”

“老太傅老成谋国之言。”

朱祁钰和胡濙心照不宣的,没提军户。

军户逃亡,实在实在太重了,仅正统三年,一年就逃掉了120万户,如今二十余年过去,军户完全名存实亡了。

但这是个马蜂窝,暂时不能捅。

“湖广苗乱平定,朕打算把湖广打造成新粮仓,缓解漕运压力。”

朱祁钰认真道:“先灭宁藩,再除湖广诸王,朕就算背弃祖宗,也要给大明百姓一个交代!”

“老臣代天下穷苦百姓,谢陛下隆恩!”胡濙恭恭敬敬跪下。

又聊了一会,朱祁钰才放胡濙离开。

朱祁钰目光阴冷:“宁藩,快动动吧,朕迫不及待了!”

晚间,处理完了政事。

朱祁钰在院子里溜达,许感在一旁伺候。

“太上皇怎么说的?”朱祁钰问。

“回禀皇爷,太上皇说不知道,奴婢见太上皇病恹恹的,没敢多问。”

许感小声道:“皇爷,太上皇怕不是装病,请太医给瞧瞧吧。”

“真病了?”

许感点点头。

“南宫最近有没有喜事啊?太上皇有没有新的子嗣诞生啊?”朱祁钰问许感。

许感听得出来,皇帝酸溜溜的。

太上皇一个又一个儿子出生,他却一个都没有。

“回皇爷的话,暂时没有。”

“那就找个太医瞧瞧吧,终究是朕的亲哥哥。”

“告诉太子一声,去南宫侍奉汤药,别总来朕这里诉苦了,朕都处置项氏了,别哭哭啼啼的,像个男子汉一样。”

朱祁钰溜达着:“许感,都知监如何?”

“奴婢按照您的吩咐,扩招到三百人,都是忠勇可靠的人。”许感小声道。

“你再秘密训练一批人,安插在大内各个角落里,这些官小姐、公子哥们都说了些什么,你都要知道,最后汇总到朕这里来,知道了吗?”朱祁钰低声道。

“奴婢明白。”

朱祁钰点点头:“现在宫里和以前不同了,宫女、侍卫背后都有人脉,这皇城会变成个修罗场,你给朕盯紧了。”

“你是朕在宫里的眼睛,再提点你一句,这些人做了什么,就代表他们在宫外的父亲做了什么,懂了吗?”

许感点点头:“皇爷的意思,从他们身上,看穿其父祖的人脉关系,摸清每个都是谁的人?”

朱祁钰轻轻颔首:“还有一层,抓住小辫子,让朕拿捏住他们。”

他仰头看着这天,幽幽道:“朕,坐在那里,俯视众生。”

“奴婢愿为皇爷效死命!”

许感恭恭敬敬磕个头,开始去筹备。

每天都有人入宫,京官家中皆有女子入宫侍奉。

朱祁钰走出乾清宫,在路上溜达,却看见一个宫女一瘸一拐的,问她:“你是谁家的?”

那宫女吓得跪在地上,刚入宫不久,不太懂规矩,战战兢兢道:“奴婢父亲是翰林院典籍李鉴。”

“站起来,把裙子廖起来,朕看看你的脚。”朱祁钰道。

那宫女以为皇帝看上她了呢,脸上浮现一抹红晕。

“快些!”冯孝催促她。

她站起来,廖开裙角,赫然是三寸金莲,一双小脚。

“束脚了?几岁裹的?”朱祁钰不动声色问。

“回禀皇爷,奴婢四岁束的脚,家人说束了脚方能嫁一个如意郎君!”她露出羞涩的笑容。

“哼,束脚了才能嫁个如意郎君?骗人的鬼话!”

朱祁钰脸色阴沉:“你父亲李鉴,还是翰林院典籍?他是怎么读的圣贤书!圣贤书里教他给女儿束脚吗?”

“来人,打发出宫!”

“宣李鉴到勤政殿来,朕亲自问问他,为何给女儿束脚?”

“朝堂上三令五申,不许束脚!为何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