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书案(1.5万)(4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再加上皇帝给他布置的紧箍咒,能好才怪呢。

难道是他非得霸着首辅位置吗?

是皇帝不让他动啊!

“那你们说,该如何处置本首辅?”于谦也是蠢,这个时候,默不作声是最好的答案。

他偏偏要意气用事。

“当然……”

孙原贞刚要说话,姚夔忽然拽住他,脸上露出笑容:“邢国公,谈何处置呀,大家都是臣子,能处置您的,只有陛下呀。”

这是个大坑啊!

你孙原贞处置一下于谦试试,看看皇帝弄不弄死你,你敢用皇权?疯了?

孙原贞背后发寒,这于谦太阴了,故意设套引他进去呢。

同时意识到,于谦是故意装傻,其实是引他上钩。

果然,能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没傻子。

“那就献书于陛下,请陛下处置。”

姚夔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皇帝临行前,诏见他,言下之意,让他看着于谦。

如果于谦学白圭撂挑子,闭门思过去了。

皇帝给于谦设的紧箍咒,还有用了吗?

没了呀!

皇帝为什么把于谦留在中枢,就是担心在江南做事不顺利,需要于谦率军接应皇帝回銮。

现在把于谦逼得闭门思过,等皇帝要用他的时候,难道下旨求他吗?

姚夔看得通透。

看看皇帝在中枢留的人,都是他提拔的人。

这些人,可都纳过投名状,朱祁镇登基,他们都没好处,朱见深登基,他们也得死。

所以,皇帝放心把朝中事丢给他们,自己南巡去了。

于谦,就是皇帝留着的后手。

得用他,也得防着用他。

所以,于谦不能动,不能让他摆脱紧箍咒,得让于谦难受,让他听话,让他卖命。

于谦目光阴鸷:“姚阁老倒是通情达理。”

他不是傻子,局中人看得更透。

所以他难受,所以是摆脱这个紧箍咒。

“不敢,区区一本妖书,如何离间得了朝中融洽关系呢?”姚夔假笑。

“那孙尚书,不质问本首辅了?”于谦看向孙原贞。

孙原贞幽幽道:“那得看你实际行动了。”

于谦则环视群臣:“诸位的意思呢?”

“先查查吧。”陈文很无奈。

“好!”

于谦试探出了所有人的底线,语气渐厉:“那本首辅也有几句话问问诸君!”

“尔等凭一本妖书,就胡乱攀咬,是要开启党争吗?”

“本首辅受上命,留守京师,掌朝政掌军政,难道陛下是疑我,所以用江山社稷来试探我吗?”

“不提我于谦的功绩,就说我于谦这颗矢忠不二的心。”

“岂会做出对大明任何不利的事情?”

“难道我于谦读半辈子书,都读进狗肚子里了吗?”

于谦炸了!

他试探出朝臣的底线,这些人是皇帝给他的紧箍咒,只能让他难受,杀不了他。

底线明白了,他就可以放肆的打个滚了。

来互相伤害吧!

皇帝不就想要这个局面嘛。

耿九畴最刚:“首辅,妖书案一出,诸君也被打个措手不及,怀疑您也是情理之中,为何您反应如此之大呢?”

“您的功劳,我们都心知肚明。”

“陛下之信任,我们也看在眼里。”

“所以,中枢交付于您的手上,吾等并未劝谏陛下,甚至还处处配合您。”

“昨日白尚书之案,您的判决,吾等皆听之任之。”

“今日您因为一本妖书,就咆哮内阁,那么备受冤枉的白尚书,难道要用火点了内阁吗?”

耿九畴帮白圭翻案,其实是搅混水。

让孙原贞和姚夔下场,继续撕咬于谦。

于谦眼眸一阴,这个耿九畴,绝对是疯狗一条,昨天咬白圭,把汉宗案的屎盆子往白圭头上扣,今天妖书案,又往本首辅头上扣,绝对的疯狗。

可往深了想,耿九畴这是在媚上。

他是皇帝的忠犬,肯定要帮着皇帝的。

而这么看的话,汉宗案,更像是耿九畴和白圭在做戏,把某个人摘出去,而这个人,才是汉宗案的真凶!

俞士悦,是不是就看透了这点呢?

于谦发现自己后知后觉,心中懊悔。

“耿尚书莫恼。”

孙原贞笑道:“吾等官职差了一层,人家又代理朝政,莫说妖书案,就算是真的,我们能奈之如何呀?”

代理朝政?

这是个大黑锅!

大明没有臣子代理朝政的先例,前朝倒是有,司马师、刘裕、杨坚都干过代理朝政,可他们是谁?

“何为代理朝政?陛下何时下过这道旨意?”

于谦立刻反驳:“我于谦自幼便立志为国施展抱负,陛下胸襟宽广,不嫌弃我粗鄙,用我、提拔我,所以才有我于谦的今天,难道我于谦天生狼顾之相不成?”

“这妖书案不论真伪,我于谦对调查视若罔闻,由尔等决定谁来调查,若调查到我于家,我于家任何人都予以配合,只求诸公为我于谦洗清清白。”

于谦深深行礼。

他在和稀泥,息事宁人。

但耿九畴不乐意呀。

他刚给白圭扣了屎盆子,自然想快点政治风波过去,他好自证清白。

而想让汉宗案快点过去,就得让另一件更劲爆的事情来掩盖,妖书案爆发,最开心的就是他。

“邢国公这番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耿九畴淡淡道。

于谦死死盯着耿九畴,你非要和老夫撕破脸吗?

昨天,我可是支持你的!

今天你就要对我赶尽杀绝吗?

于谦很清楚,这个屎盆子肯定要扣他头上了,那么他该如何反击呢?

他对皇帝的用处,是打仗。

大明不缺名将,但缺名帅,他于谦就是名帅。

如果有大仗要打,皇帝就会快速地揭过妖书案,由他于谦统兵去征战。

可是,北方没有战事呀?

就算有,规模也不够大,根本轮不到他于谦。

于谦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蒙古人一直打不走!

他打过瓦剌、打过鞑靼,知道这两股势力,真不弱,但也没强到,打了一百年还打不跑的地步。

这就说明,边关边将一直在养寇自重。

军将要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得一直有仗可打。

徐达为什么死得那么窝囊,不就是没仗可打了嘛,太祖皇帝的儿子都成长起来了,能独当一面了,用不着徐达了。

蓝玉,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你打到捕鱼儿海了,北方起码平静十年,你蓝玉还有用吗?

所以,将军不能把仗打没了。

再看看宣宗皇帝,他为什么忽然暴毙了,刚刚巡边回来,他就暴毙了,原因呢?

历朝历代,不是没有名将,不是没有名帅,而是没人愿意打,甚至底层兵卒都不愿意一口气打没了。

谁不愿意细水长流?

天天赚钱,和一辈子赚一次比起来,肯定选择天天赚钱啊。

还有一层,商人背后的士绅,也不想丢掉这头肥羊,年年边关打仗,他们才有钱赚。

士绅控制朝廷,一靠钱,二靠乱,大明四面楚歌,皇帝才会老实听话,士绅才能决定换皇帝。

现在的于谦,多么希望边疆有战事可打呀,只要战端开启,他于谦面临的死棋,就彻底盘活了。

可他实在呀,把鞑靼灭了,瓦剌跑了。

北方根本没有能威胁大明腹地的大股势力了,他于谦想打仗都没有。

这也是于谦,被逼入绝境的原因,文官嫌他碍事,武将嫌他把财路断了,所以他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所以才有了紧箍咒。

那么,该如何制造出一场大型战争呢?重新展示我的价值呢?

于谦想到了东察合台汗国!

只要东察合台汗国入侵大明,把甘肃丢了,不,把陕西也丢了,皇帝一定会派他于谦去整兵。

这次打仗,他肯定不一劳永逸了,最好打个二十年三十年,他于谦在边疆不回来了。

这才是为将之道啊。

“邢国公在想如何脱罪吗?”孙原贞坏笑。

是啊。

我在想,如何制造起一次战端,最好大明丢了几个省的大仗。

为什么天下官员反对皇帝开疆拓土。

因为这样的皇帝,根本没法换,边关没了危机,士绅同样也会失势,皇权就会急速膨胀。

就像现在,天下各地都在打胜仗,皇帝就可以随便拿捏士绅,甚至把士绅赶走,想迁哪就迁哪。

因为大明没有危机,大明在开疆拓土,大明皇帝的皇权极速膨胀,只有太祖皇帝才有这么恐怖的皇权。

所以,皇帝在南京随便杀人,北京却不会乱。

于谦嘴里泛着后悔,这个巨无霸的皇权,他也添砖加瓦了呀。

妖书案一出,皇帝一道圣旨,就能让他命赴黄泉。

他有点猜出这案子背后的幕后主使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