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九十七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月底,求月(3 / 3)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他觉得都是探春刚刚那么一下,还有晋阳长公主的锅。

“酒为色之媒。”贾珩思量着,暗下决心,下次需得……少饮才是。

这时,侍书道:“大姑娘,端了热水,要不给姑娘洗脚?”

元春柔声道:“先不用了,把她鞋子去了。”

看着翻了个身,想要蜷着小腿的探春,宠溺而薄责的语气说着,“这丫头,睡觉还不老实,再把被子蹬脏了。”

嗯,这话愈发见着“长姐如母”的母性气韵。

说着,将手帕递给一旁的袭人,转而看向贾珩,美眸流露出关切道:“在环哥儿哪边儿没生什么事端吧。”

这问的是赵姨娘。

贾珩正色道:“这个倒没有,陪着说了一些话,环哥儿从学堂回来,他娘很是高兴,准备了一下酒,我没留意三妹妹,倒让她多饮了两杯。”

元春螓首点了点,等道:“我想着也至于如此。”

那位赵姨娘从她小时候有记忆起,就是作妖精,但面对珩弟,想来应不会怎么样。

贾珩转眸看向一旁恬然闭着眼眸的探春,沉吟片刻,轻声道:“你照顾着三妹妹,我先去了。”

他在这里,总不能看着探春再把衣裳去了。

元春纤声道:“珩弟,在外厢喝杯茶再走不迟。”

她也有些话想问珩弟,关于宝玉的事,若是不成,就算了罢,早问早清楚。

贾珩面色微微诧异了下,点了点头道:“大姐姐,请。”

元春转而对一旁的袭人,神情认真,吩咐道:“她们两个年岁小,你帮着伺候着三妹妹洗脚,仔细别着凉了。”

袭人应了一声道:“是,大姑娘。”

贾珩深深看了袭人一眼,也没说什么,论起知冷知热、会照顾人来,红楼三丫鬟,平鸳袭几乎平分秋色。

至于晴雯,反而多有不及,但晴雯也有旁人不及之处。

贾珩与元春来到一旁的偏厅坐下,明显可见墙壁上张悬着字画,于摆设、布置中可见探春平日的喜好。

抱琴在一旁给二人奉上香茗。

元春看向贾珩,轻声道:“珩弟,想问你件事儿。”

说着,就将王夫人所言叙说了下来。

贾珩闻言,面色不变,仔细思量了下,凝眉道:“宝玉,他年岁这般小,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王夫人有这梦呓之语,他并奇怪,一个后宅妇人而已,想让宝玉攀高枝儿,理所当然。

而元春将宝玉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一直带到发蒙识字、垂髫幼童……名为姐弟,实为母子,对宝玉有滤镜加成,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小郡主李婵月……真不合适。

元春道:“我娘的意思是订下亲事,害怕临头打饥荒,我觉得宝玉年岁还小,心性不定,亲事再等二年,正合适。”

贾珩想了想,道:“大姐姐所言甚是,其实,姑且不说人家长公主掌上明珠,不会轻易许人,势必对郡马千挑万选,就说宝玉的婚事,一直是老太太说了算的。”

可以说,在贾母心头,抱歉,别说小郡主、公主,宝钗也要靠边站,因为,贾母一直是铁杆儿的宝黛党。

否则,从小到大,是谁,给宝黛创造了朝夕相处的“恋爱”环境?

贾母这等活了半辈子的人,外间的事儿或许不懂,但这等小儿女的绮思,怎么能绕过火眼金睛的贾母?

“缘由可能是爱屋及乌,黛玉想来与其母贾敏,颇有几分相似,而且与皇室联姻,对宝玉而言着实……有些残忍了。”贾珩思量着。

元春轻声道:“我原也觉得不太妥当,但妈她不知怎么就起了这么股心思,听珩弟的,终究要看老太太的意思。”

她也未尝不觉得妥当,但想着,若玉成此事,是不是可以缓和珩弟与母亲的关系?

念及此处,元春秀眉弯弯,垂下“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春水”的美眸,端起茶盅,抿了一口。

贾珩想了想,道:“大姐姐,要不这两天你去长公主府上吧?”

元春:“……”

------题外话------

码字的时候,突然魔性想几个短句,可以作为一本书的简介,权当博诸君一乐,哈哈。

那一年,贾母,史府待字闺中。

那一年,刘姥姥,陌上采桑务农。

那一年,王邢二夫人,尚为萝莉懵童。

那一年,一个撑着油纸伞的青衫少年,却悄然走入金陵烟雨之中……

……

……

1秒记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