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零四章 贾珩:再与妹妹剪烛西窗,共话戎机(3 / 4)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傅试笑道:「世兄年岁尚浅,进学倒也不急,想来在下十七岁才得进学。」

贾政邀请着傅试坐下,仆人奉上香茗,抬眸见傅试欲言又止,情知有事,转头对着宝玉,皱眉训斥说道:「愣在这里作甚,还不回去念书备考?」

「是,父亲。」宝玉如蒙大赦,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随着小厮出了书房。傅试问道:「东翁可听到京中的奏疏?」

贾政面色凝重,说道:「如何不知?现在京中立嫡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我在通政司见了不少议立国本的奏疏。」

提及此事,贾政叹了一口气。

天子因中原之乱吐血晕倒,按说也该立着国本,以备不测,但他纵有此心,也无法上疏建言。

「未知东翁之意?「傅试问道。

「这浑水不能趟,隆治年间,夺嫡惨烈,前车之鉴,犹为不远。」贾政面色恍惚了下转而说道:「这几天,原工部一些同僚,联络我,想让我上疏附和,我如今在家中读书,也有相躲是非之意。」

傅试点了点头,目光现出容智之芒,道:「东翁所言甚是,如今大爷执掌京营,刚刚封着伯爵,一时国朝瞩目,风头无两,东翁如这时上疏参与此事,只怕引起轩然大波。」

他正要过来劝说,这几天风向隐隐有些不对,而且刚刚听到消息,奏疏尽数被宫里留中不发,还有听说魏王去请安,并未见得圣上。

在外间的流言中,并没有崇平帝「严厉」的敲打之言。

「前日,我已向子钰去了书信,叙说此事,并举荐你外放河南。」贾政想了想,看向傅试,低声道。

傅试面色一喜,起身,拱手道:「多谢东翁荐举。」

京兆府下的诸县,最近不可谋划,如能去河南外放为官,其实也不错。

就在这时,廊檐外传来小厮的声音,「老爷,平姑娘在外等候,说着送来了大爷的信。」

贾政与傅试两人闻言一愣,继而心头惊喜交加。贾政连忙问道:「信呢?」

说话间小厮将书信递将过来。

贾政接过书信,看着上面所署日期,说道:「这是六天前的书信。」说着,打开火漆,从中抽出笺纸,阅览起来。

而傅试凝神瞧着贾政的神色,哪怕知道这是六天前的书信,应该还没有见到先前的荐举,可仍有些期待。

贾政逐字阅读着,面色欣喜,深吸了一口气,压下激荡的心绪,道:「子钰在信中叮嘱,京中之事,我贾家不可参与,如遇大事不决,应修书相询.....另外还提到如是你愿外放河南,可任为一州知州,如有政绩,再行擢升。」

贾珩考虑到一事,就是在河南需要留一部分亲信,因此想到了傅试,相比贾雨村让人厌恶,傅试作为贾政的门生,虽然趋炎附势,身上同样有积年的官僚习气,但只要时时敲打,作为贾家外围的爪牙,也是合适不过。

一开始并没有给太高的位置,打算给予知州官职,六品通判升任为从五品知州,也没有超擢之嫌。

傅试闻言,心头激动,面颊潮红,道:「东翁,学生愿往河南为官,抚育一方黎庶,多谢东翁和大爷成全。」

这次机会他一定要抓住,只要安治一州,等两三年,就可平步青云。

....

.....

荣国府,荣

庆堂前几天庆贺着贾珩晋爵永宁伯,荣宁两府上下热热闹闹,又是请了戏班子,又是招待来贺的诰命夫人,颇让贾母累的不轻。

贾母今日难得歇息,正歪靠在罗汉床上,微微眯着眼歇息,银发之下的苍老面容见着安详,鸳鸯、琥珀、翡翠、琉璃几个丫鬟帮着贾母捏着肩头,捶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