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二十四章 贾珩:宋皇后惦念他做什么?(3 / 4)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自他去往北平之后,朝中就生了不少事儿,先是中原出了乱子,而后又是东虏大举袭扰东南沿海,想要祸乱江南,但都为眼前这位崛起的少年武侯一一平定,这才没有出什么乱子。

而眼前少年也一跃而为军机重臣。

贾珩拱手还着一礼,说道:“李阁老,一年不见,阁老风采更胜往昔。”

崇平帝笑着看向自己手下可以倚重的文武重臣,温和目光落在那少年清隽面容之上,问道:“子钰,江南那边儿,可料理妥当了?三司官长、员吏,可曾前往省治?”

贾珩道:“回圣上,江南左司原班人马搬至安庆府,而臬司官长,臣以为当由北方选调熟读律令的法吏,而都司官长再经由江南大营调动,兵部可从京营的人马选任。”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子钰思虑周祥,如此倒也正好,朕前日已下诏授李守中为左副都御史,巡抚安徽,这位前国子监祭酒虽至孝贤名传至南北,但之前并无多少经略地方的履历,如想治好安徽,还离不得江左布政司的襄赞。”

贾珩拱了拱手,说道:“圣上明鉴。”

崇平帝转而又问道:“先前子钰在飞鸽传书上说女真蠢蠢欲动,似有西进之势,需得即刻防备?”

贾珩道:“圣上,微臣想亲往察哈尔蒙古一趟,共商联蒙抗虏大计。”

李瓒闻言,湛然有神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少年,问道:“贾侯,察哈尔蒙古那边儿可有最近的动向。”

“察哈尔蒙古也有与我大汉联合之势。”贾珩解释说着,说道:“圣上,这是前往察哈尔蒙古的探事递送来的情报,还请陛下御览。”

说着,从袖笼中取出一本淡黄色封皮的札子,向着崇平帝拱手递送过去。

戴权连忙离了御案,快步来到近前,从贾珩手里接过札子,转身而去,毕恭毕敬地递送给崇平帝。

崇平帝拿过札子翻阅而罢,面色现出思索,问道:“子钰,既然派人已提醒察哈尔蒙古注意东虏来侵,这额哲为何还有疑虑?竟还打算让你前往北方面议?”

贾珩道:“陛下,察哈尔蒙古许是对我朝与女真决战有所疑虑,担心我朝火中取栗,这是以此向我朝试探决心。”

崇平帝想了想,也觉得有理,说道:“我朝与虏决战之心无需怀疑,先前斩女真亲王以及诸俘兵俘将,早已与东虏势不两立!那子钰接下来如何应对?”

眼前少年从中原平乱到江南御虏,这一路从江南到神京,现在又要前往北方草原,的确要辛苦许多。

但身边儿却无其他更适合的人能够代替贾珩。

“圣上,微臣先前和圣上说过,率数万兵马前往太原、大同军镇,巡视、整饬边务,然后伺机再前往察哈尔蒙古,与蒙古大汗额哲商议联手抗虏大计。”贾珩声音如金石铮铮,掷地有声。

崇平帝闻言,看向一旁的李瓒,微笑说道:“李阁老,朕就说子钰回来以后,定然要亲赴北方,果然如此。”

李瓒此刻也看向那少年,什么是国之干城?这就是了。

他在北平时候,还对连续平定两场乱事感到震惊莫名,如今现在看着那少年,心头的疑惑顿时解开大半。

贾珩拱手说道:“为国效力,此为臣分内之事。”

崇平帝微微颔首道:“子钰要一切小心,不可贸然行险。”

“微臣谢圣上叮嘱。”贾珩连忙说道。

崇平帝沉吟片刻,忽而开口说道:“今日,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弹劾两江总督沈邡,贪酷奸狡,于漕运粮秣一事伪以事上,颇多怨言,又与南河总督高斌在贪污河道一案上关系密切,子钰,你在江南前后也这般久了,可知沈邡此人如何?”崇平帝面色顿了顿,忽而问道。

贾珩闻言,面上现出思索,说道:“沈制台之官声,微臣不敢妄言。”

暗道,章永川这时已经发力了,只是另外寻的科道言官,还是一位都御史。

“子钰为军机枢密,论及疆臣贤愚,直言无妨。”崇平帝说道。

“沈节夫其人,微臣与其共事之期不长,单以才干而言,当为积年老吏,但有时难免贪功躁进。”贾珩想了想,斟酌着言辞说道。

李瓒听着那少年所言,面色顿了顿,心头涌起诸般猜测。

崇平帝沉吟说道:“当初他整顿江南大营,任用甄铸兄弟,江南水师方有大败,子钰对此也算全程见证,咎因贪功躁进,子钰此言中肯。”

一句话简而概之,就是太想进步了。

贾珩道:“圣上烛照万里,微臣敬服。”

有些话不需要他去添油加醋,只是据实以言,就是致命一击。

而且,天子心头分明已有了一些决断。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沈邡在两江日久,近年以来,愈发昏聩怠忽公事,朕以为不宜再为两江总督,督抚地方。”

贾珩面色沉静,却不好应着这话。

果然,这是天子近一步对浙党的打压和削弱。

李瓒在一旁听着,面如玄水,心头却在思索着沈邡被弹劾的缘由。

按说,正在革职留用之时,这样的弹劾不应该,除非是浙党内部之间的倾轧,难道这次弹劾是江南等地官员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