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七十一章 崇平帝:皇太极的人头(3 / 4)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南安太妃:“……”

“三等国公?还赐婚了咸宁公主和清河郡主。”南安太妃闻言,心头“咯噔”一下,说道:“宫里怎么能这般厚赏着?”

“小儿运气不错,炮轰了奴酋,宫里龙颜大悦,听说太上皇都去了太庙告祭。”严烨气呼呼半天,轻声说道。

南安太妃低声说道:“不过是三等国公,倒也不必如此气愤,再说纵然得蒙赐婚宗室贵女,这传扬出去岂不是落得天下耻笑?”

说到最后,南安太妃的声音不由压低了几分。

毕竟是宫里的天子金口玉言,在外间俨然有传着一段佳话的趋势。

南安郡王深深吸了一口气,冷哼一声,说道:“母亲所言不错,小儿经此役后,势必为文臣攻讦,到时候毁谤加身,以小儿狂妄跋扈的性子,势必广树政敌,那时再看。”

南安太妃冷声道:“烨儿说的是,这富贵易得,但富贵长久却是不容易,少年骤登高位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南安郡王点了点头,不再多说其他。

……

……

关中之地,广袤的原野之上,林木苍莽,夏日的蝉鸣传来,正在领着数万骑军行军而来的贾珩抬眸不由看向那隐隐在望的神京城,目光略有几许恍惚。

自来此界也有将近三年,昔日许下的承诺,如今已一一落实。

“加快行军速度。”贾珩面色默然片刻,吩咐着一旁的传令官,轻声说道。

崇平十六年,五月初三

初夏时节,暖日融融,神京城内的百姓已经换上了一身轻薄的夏裳,富贵人家则去城外的避暑山庄避着炎热暑气。

大汉一众文武群臣,以及崇平帝在大批锦衣府卫和内卫的侍奉下,正在城外等待着贾珩的凯旋之师。

而神京城巍峨、壮丽的城墙门楼旗帜林立,京营与府卫兵丁昂首挺胸,盔甲鲜明,在金色夕阳余晖映照下,光芒熠熠生辉。

崇平帝身穿一袭明黄色龙袍,立身在一柄淡黄色罗伞盖下,其人身形高大、瘦弱,宛如一颗瘦弱坚定的松树,而宛如枯树枝的眉宇下,那双细长眸子,目光中已然满是期盼之色。

皇太极的人头,等会儿应该能见到了。

子钰在北疆立下擎天之功,经此一战,三年五载,东虏或许都不敢南下侵犯汉土,这一战可以说为大汉打出了两三年的太平。

崇平帝周围打着对幡的内监、宫女侍立着,同样翘首以望着那即将凯旋的王者之师。

此刻,城墙西南角的角落里,城门楼梁柱之畔,一身形窈窕、一纤美的少女,皆着飞鱼服,混在一众锦衣府卫之中,凝睇怔望迢迢官道的尽头。

荒草萋萋疯长的官道上,在炎热夏风的吹动下,草浪拂起,绿意惹目。

咸宁公主与清河郡主李婵月两人清丽、秀美玉容上,都渐渐现出迫切之色。

先生等会儿要回来了。

咸宁公主不由攥紧了身旁李婵月的手,晶莹清眸中满是期冀的光芒。

而今日正是贾珩凯旋归京的日子。

神京城文武百司的官员,已然在崇平帝的圣旨下,集聚在巍峨壮丽的城门楼下,等候着那少年武侯的到来。

内阁首辅韩癀、阁臣赵默,兵部侍郎施杰,大理寺卿王恕则是站在崇平帝的身侧,也不约而同地眺望着官道尽头,目中现出几许期盼。

六部官员之列的秦业和通政司的贾政,同样心情激动而热切地等待着。

当然也不是任何人都欣喜地等候着,南安郡王严烨以及前军都督佥事柳芳等一众武勋在崇平帝右侧观望,只是一个个神色多是阴沉如冰的可怕,似乎季春时节的春风都无法融化脸上的寒冰。

南安郡王严烨目光紧紧盯着官道尽头,心头冷笑涟涟。

“来了。”就在这时,一骑从远方策马扬鞭,身上穿着内卫的锦绣华服,脸上洋溢着笑意,轻声说道:“大军已近灞桥五里,永宁侯的旗帜遥遥在望。”

城门楼之上的崇平帝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沉静玉容上现出一抹喜色,笑了笑说道:“诸卿随朕下城楼相迎吧。”

此言一出,在场群臣面色倏然而变,看着那一幕,心绪颇为复杂。

天子亲迎出城相迎永宁侯,这都多少次了?

但这种艳羡的心思还未在心底彻底放大几分,文武群臣就随着崇平帝浩浩荡荡下了城门楼。

此刻,神京城外的灞桥上,贾珩率领着五万京营骑军、两万京营步军已经抵近神京城,骑军人马如墙,步军枪戟如林。

京营大军旌旗如林,遮天蔽日,而一股肃杀、凛然的气氛在这一刻向着周围散逸而去。

贾珩身边儿则是谢再义以及贾芳等将扈从左右,至于做锦衣府卫打扮的陈潇,因为贾珩担心与崇平帝照面,可能会引发一些变故,贾珩特意叮嘱陈潇在后军跟随。

崇平帝这时领着群臣下了城楼,热切目光投向那少年,脸上喜色难掩。

贾珩唤着贾芳传令下去,令旗摇动,大军缓缓而停,伴随着甲胄碰撞兵刃的声音,给人迎面一股秩序井然,气势如虹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