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一十七章 合理的用人(3 / 4)

作品:《大明第一贡生

刘健起身,来回踱步片刻,随后将目光落到窗外飘着的雪花,道:“今年的事情,处处透着邪气,先是陛下入冬之后染病,这就一病不起,随后就是张秉宽于此等时候离京,还有北方这场大雪……张秉宽自诩精通天文历法,难道这点事他都推断不出来吗?”

李东阳道:“神机之事,怎可尽信?”

刘健道:“可既然他曾经有此能耐,倒也该料到会有如此的情况,却还在这时候派兵北上……伯安是真的没取得战功,还是说……”

“人都已经过了威宁海,估计这几日就会有他到猫儿庄或是大同的奏疏到来,这会你还担心王伯安杀个回马枪?他在用兵之事上,的确是有很多令人难以揣测之事,但他也懂得审时度势,鞑靼人既不肯正面与我朝将士交战,又怎可能会在他回兵后,再给他机会呢?”

李东阳认真去分析。

王守仁打道回府,那就真应该结束了,你刘健还在担心什么?

一个内阁首辅,文臣可都盯着你,我跟在你身后,应该由你来指点我,而不是每次都由我来出谋划策。

“于乔还等着呢。”李东阳又加了一把火。

刘健想到谢迁,心中一股莫名的火气就上来,那正是他跟张周最近这次大矛盾的根源。

本来文臣只是在“例行公事”,一边参劾王守仁,一边给张周施压,谁知皇帝居然动用诏狱的手段,针对大明的内阁大臣,这不是往内阁脸上扇耳光吗?

李东阳的意思也很明确。

你不出手对付张周,张周可就要进一步蹬鼻子上脸了。

“那就找人参劾,记住不要以京官。”刘健道。

“为何?”李东阳先问了一句,随后稍作沉思道,“你是想……保住眼前中流的血脉?不过也是,先前那件事,导致科道一蹶不振,如今六科内还有能力说话,敢于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你错了。宾之,我的意思,是不用我们身边的人来参劾张秉宽,既为避免你我牵扯进内,步于乔的后尘。且这些人说话,陛下已很难再取信,针对谁都行,就是张秉宽的人……陛下内心中,已经认定的事,外人多说无益,并无三人成虎的说法,或者说……那成虎的三人,绝对不在我们这边。”

李东阳道:“我明白,跟陛下能说得上话的人,都在背后对张秉宽不断恭维。就如同李广李阉……”

说到这里,李东阳突然沉默。

也是他想到,当初李广同样是只手遮天,同样对他们的生存环境形成挤压,但当时文臣就没现在这么多手段去对付李广,甚至还有屠滽之流暗中去跟李广交好,都把李广当成天师看待。

而现如今……

他们对张周的态度,却好像是势成水火,却偏偏张周还是文人出身,进过翰林院的。

大概这就叫……

欺软怕硬吧。

……

……

李东阳随后就去安排了。

却还没等他把要上奏参劾的人找好,或者是找什么方法,把一些事暗示出去,让别人去给自己跑腿时……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传来……

锦衣卫突袭了谢迁在京的府宅,将谢迁给拿下,并直接移交北镇抚司,随后就一点消息都没有。

此消息,也可说是在冬天里,于京师官场内引起轩然大波。

“怎么回事?”

李东阳听说消息时,人还在外面,随后他赶紧去到吏部问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