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论战长平(2 / 3)

作品:《始皇帝: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壶口关、滏口陉、井陉设防,赵军再败。

“赵括”全军覆灭。

兵家夫子道:“赵兵败矣!赵乾,廉经,你们来上。”

又是有两个学生上前,推演着长平之战。

结果,“赵括”又是被“白起”干掉了。

在军事推演当中,“白起”无限弱小,“赵括”无限强大,可不论“白起”如何弱小,可强大的“赵括”,都要败在“白起”手中。

区别也只是,有的“赵括”干掉十万秦军,全军覆灭;有的“赵括”干掉二十万秦军,全军覆灭。

至于说,“赵括”率领四十五万大军,全歼“白起”六十万大军,没有一丝可能。

又是一学生道:“既然进攻不可取,那选择信平君之策,防御为主!”

兵家夫子笑道:“尔等也是如此吗?”

众学生纷纷点头。

进攻会败,那就防御为主。

兵家夫子道:“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按理说,长平距离赵都邯郸道路近,而距离秦都咸阳距离远。应是赵军以逸待劳,而秦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才对。可实际却是截然相反。太行数纵横千里,横隔东西,其间仅有小径通行。赵军输运,由邯郸往正西,越滏口陉至涉邑,又过壶口关入上党郡,后取西南经八谏山而至故关。

“输运五百里,以辇车输运黍米,每车十石,三人挽之,日行三十里,十七日可至故关。来回为三十天。若是一人每日五升,三人为十五升,三十天为四百五十升,大约为五石栗米。运输十石用栗米,仅有五石到了长平前线。若是有秦军骑兵袭扰,损耗更大。”

“赵军四十余万人,每日需三万石,每日必至六千车。六千乘以三十,为十八万辇车。六千乘以三,在乘以三十,大约出五十四万人运输粮草。丁男阵战,丁女传输,并非邯郸长平输运,各县各邑至邯郸也需输运。此战,赵国举国征召,输运之夫为百万人,连续三年之久!”

众学生听着,头皮发麻。

赵政听着,也是心神在颤抖。

长平前线,赵人四十五大军与秦人交战,后方有一百万妇人、老人能装运粮草,持续三年之久,谁能受得了。

这只是最低的数据,若是计算路上,秦人骑兵袭击,还有各种意外的损耗,数据只会更为庞大。

兵家夫子继续道:“赵国仅仅七十万户,假如一户为六口人,两个孩子,一个丈夫,一个妻子,两个老人。成年男丁,在前线长平打仗;妻子与年老的公公负责运输粮草,留在家中,只有老妇人,还有两个孩子,留守家中,负责种地为主,可小的小老的老,又是能耕地多少,减产是必然的。这样的过程,连续三年之久,试问一下,谁吃得消。”

“秦人却是水运为主秦军运送物资的船队,从秦国雍城(今陕西凤翔),通过渭河、黄河、汾河,可以到达河内绛邑(今山西翼城),此处离长平已经不远了。”

“那时秦军一艘运粮船,一艘可运输三百石,渭水黄河可顺流,到了汾河逆流为主,可即便如此,平均日行五十里,船工大约为十人,只需一个月到达,三百石粮草可达到,二百八十石。”

“长平秦军大约为六十万,每日食栗米为五万石,每日必至运粮船二百,一共需六千运粮船,运粮士兵为六万余人,即便计算有些出错,可增加一倍也为十万人而已!”

“赵人四十五大军,需要百万人转运粮草,每日损耗十二万石粮食,三年为一千多天,大战三年赵人损耗一亿两千万石粮食。可秦人六十万大军,十万运输粮草,每日损耗六万石粮食,三年损耗为六千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