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在1982有个家 / 章节正文阅读

170.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祝大家身体健康)(2 / 4)

作品:《我在1982有个家

“你还懂这个?”民兵们很惊奇。

孙征南解释道:“这没什么,我们学过一些建筑学,也学过修桥铺路盖房……”

“修桥铺路都会?”这下连王向红都吃惊,“你们是啥兵种?这不是工兵的活吗?”

孙征南含糊的说道:“就是普通的侦察兵,现在又叫特种兵了,没什么。”

大胆赞叹道:“难怪,原来是特种兵啊,这名字一听就牛。”

寿星爷说道:“这可好了,两位部队上的同志就是来给我们应急的呀,好,支书,这件事你说说咱怎么办?”

王向红说道:“这件事提上日程,但不能说是咱在这里喝着酒就决定了,等开个党员和社员代表大会吧,会上来决议。”

“行。”其他人纷纷同意。

王忆愕然:“没人问我的意见吗?”

没人问。

大家伙又开始推杯换盏。

王忆并不想去住什么新房,他就觉得听涛居很棒,他把自己意见说出来,说我喜欢听涛居这个地角,上学校方便而且视野好、风景佳。

王向红一句话解决了他的意见:“那就在山顶上选个好地方给你起个砖瓦房,那样视野更好,看到的风景更佳!”

“来,喝酒!”

“喝酒喝酒,支书我敬你一个。”

“寿星爷,我和我班副一起敬你一个。”

“哈哈哈,好,今晚爷们都喝的高兴了啊。”

一顿大酒喝到午夜。

寿星爷的精力撑不住提前被送回去了,其他人最后也熬不住了,纷纷摇摇欲坠。

王忆终止了酒局,把剩下的菜连同没有切的整火腿、烧鸡一起给平均分配打了个包,民兵们一人一个包。

本来他还要给一人带上一身63军服,他已经把这衣服带回来了,先给民兵队一人配上一件。

看他们一个个喝成这熊样,王忆放弃了这念头。

等着明天下工再过来领吧。

照例是大迷糊收拾残局,王忆先行去睡觉。

喝了酒睡得快。

涛声依旧,习惯了这种白噪音后睡得更香,因为心里会莫名的感觉很踏实。

星期天下了雨,星期一阳光便格外灿烂。

今天不用晨铃声催促,王忆便爬了起来。

他出门伸了个懒腰,有晨雾随风轻轻荡漾,犹如一套薄纱盖住了天涯岛,空气湿润而清新。

风不光带来晨雾,还吹落了一些槐花。

满地白色小花瓣在风中打着旋,这就是飞花风中转。

王忆哼着小调去王向红家里见秋渭水。

此时支书一家自然也起来了,秋渭水同样起来了,她在帮秀芳烧火做饭,早上要煮槐花粥。

槐花粥没有标准配料,怎么煮都行,像秀芳就是用大米、小米混合了槐花一起煮,另外她还泡发了一些银耳和花瓣进锅子里,这样熬出来的粥有着异样的香甜。

支书家里是把秋渭水提前当自己人了,盛出粥之后给她的碗里舀了一勺白糖。

王忆跟着混了一碗。

没有白糖,给扔了几粒糖精……

说说笑笑的吃完早饭,王忆趁着还没有上课领着秋渭水在天涯岛上转了起来。

夏天就是不一样,哪怕是初夏。

朝阳跳出海面,阳光遍洒海上,气温升得很快,海上的清冷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可能是昨天下过雨的缘故,海水比以往要更纯粹,是纯粹的海色,海蓝如晶,清美而纯净。

走在码头上,往东看是朝阳灿烂,往西看有岛屿碧绿,抬头可见蓝天白云,垂眸便有碧海清波。

浪花从远处奔涌而来,日夜不休,远处海天一色、天与海浑然一体。

雪白的浪花拍打着海岸礁石,码头上的船只在荡漾,早起的渔民们开始忙活起来,将渔网、鱼叉、塑料箱装上船,准备一天的远航。

王忆领着秋渭水走上码头,众人便热情的招呼:

“王老师吃过饭了?”

“今天还要小杂鱼吗?”

“王老师的对象真好看。”

海风吹起了秋渭水的棉布花裙,露出黑色的塑料鞋底小布鞋和笔直健康的小腿。

她每次迈步小腿上有颀长的肌肉线条拉动,充满活力。

码头上也有渔家的妇女,看见秋渭水的鞋子后妇女问:“小秋,你的鞋是不是双鸥牌布鞋?长征制鞋六厂的那个鞋子对不对?我看着挺像。”

王忆低头去看了看。

这种女式布鞋一直到22年也能看到,它是浅口设计,脚背上用一根带金属扣的扁带解决固定问题,能很好的显示出女性的柔美,一直到九十年代都会很受欢迎。

秋渭水往后收了收脚,说道:“是的。”

妇女问道:“是在哪家供销社买的?我去公社和县里都看来着,没有这个双鸥牌的呀。”

旁边的汉子叼着烟笑道:“嫂子你也买?这鞋子我看着不便宜。”

“是不便宜,要七八块一双呢。”妇女说道,“不过我幺弟不是要结婚了吗?我准备送女方一双双鸥牌,这样体面。”

秋渭水说道:“县里的百货商场有卖的,嫂子你要的话我给你捎一双回来,是要送给新人吗?那这鞋子有红底的,你可以送一双红底的。”

妇女摆摆手:“不用红底的,红底的塑料是回收塑料做的。”

秋渭水疑惑的问道:“是吗?”

妇女煞有介事的点头:“对的,没错的,广播里都这么说。”

秋渭水说道:“好吧,那你想要白色鞋底的吗?这个价格还要便宜一点,五元六角钱,红底的要六元呢。你要是需要我下次来给你捎一双,不过来得及吗?”

妇女听了她的话挺诧异,问道:“白底的还不到六元?为什么供销社里打听的都要七元多呢?”

秋渭水摇摇头,她不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