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七章 朕嫌张四维长得丑(3 / 5)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就是。

“哎呦,差点给忘记了。”张居正换了一身衣服,拿着铁锹,借着月光,来到了九折桥前,开始收刨甘薯。

他也种了一些,虽然平日里他很少打理,但是府中的佣奴们,自然精心照料。

张居正这花园,少说有四分地,收了一千二百斤的鲜薯,五折一核算是二百四十斤米。

这个数字和景山、琼华岛是一致的,没有经过掐尖和高温退火的甘薯,精心照料,亩产三千斤,干重六百斤、五石产量,宫里的宦官们,并没有像当初糊弄宋仁宗一样,糊弄小皇帝。

张居正要切实的知道这玩意儿的真实产量,宫里宦官媚上,他也是怕小皇帝被蒙蔽,一旦广泛推广,若是收不了这么多,完全是在戕害百姓。

张居正拍了拍手上的土,笑着说道:“这东西,吃多了胃酸,可是那也得吃多了,救荒绝对好用。”

廷议就像每日的太阳会照常升起一样,廷臣们鱼贯而入,二十七个廷臣今天多了两个人,张翰和万士和,他们恭候在文华殿外,等待着廷议的结果。

张居正,在杨博和陆树声致仕的奏疏上,在举荐张翰和万士和的奏疏上,写了自己的浮票而后递给了张宏,张宏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之上。

朱翊钧看了两眼,拿起了万历之宝,盖在了四本奏疏之上,下章吏部。

“杨太宰。”朱翊钧看着杨博开口说道。

“臣在。”杨博赶忙俯首说道。

朱翊钧看着杨博白发苍苍,满脸的褶皱,感慨的说道:“谢杨太宰为国奔波多年,回籍闲住路上可用官驿,防止宵小惊扰。”

“臣愧不敢当,臣惭愧,臣叩谢陛下隆恩。”杨博甩了甩袖子,恭敬的跪在地上行礼,略带一些悲戚的说道。

他的前半生是耀眼的,他的晚年是羞耻的,至少他不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事,明知道不对,仍然在做,但终归是致仕之后,大节无亏。

“臣…告退。”杨博再叩首,这一走,就是永别,这一走,就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杨博站起来的时候,推开了葛守礼要扶他的手,一步一步的退到了门前,又作了一个长揖,才离开了文华殿。

走出文华殿的杨博,面色是极为复杂的,还带着几分轻松。

能够全身而退,让杨博格外的庆幸,人老了,就求一点史书上的名声,晋党日后如何作妖,都跟他杨博没有关系了。

杨博走的时候,朱翊钧还跟杨博告别,谢杨博这么多年为国奔波,但是轮到了陆树声离开时,小皇帝连开口说话的意思都没有,任由陆树声自己离开。

陆树声只好跪地五拜三叩首,而后一步步的退出了文华殿。

张翰和万士和入殿,三呼万岁,跪在地上。

“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国,洗心涤虑,用心办事便是,二位明公免礼。”朱翊钧挥了挥小手,示意张翰和万士和入座廷议便是。

“兵科给事中张楚城仍劾王崇古养寇自重,弛防徇敌。”张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这是昨天晚上说好的事儿,王崇古回宣大继续做总督兵务、俞大猷入京领斧钺,换谭纶总督京营和张四维回朝。

张楚城,荆州府江陵人,和张居正张江陵是同乡,也是进攻晋党的急先锋,张四维输贿给高拱,风波已经平息,但是张楚城咬着不放,非要弹劾到张四维罢休,才肯终止。

而弹劾王崇古的两封奏疏,也是由张楚城发动的。

所以李乐根本没必要怕晋党,晋党更害怕张居正的报复。

“臣请陛下明鉴,此事五月的时候,已经廷议过一次了。”王崇古站起来,对着月台上的小皇帝行礼。

王崇古出尔反尔!

和杨博的洒脱完全不同!

朱翊钧差点没忍住自己的笑容,外甥果然只是外甥,哪有自己的官位重要?

游七昨天晚上通过徐爵,已经把朝中重大人事变动的消息传到了宫里,李太后并不觉得张翰和万士和会强过杨博和陆树声,可是杨博真的老了,已经有些不知事,最终同意了人事变动。

王崇古这就是典型的不甘心,这好不容易从宣大来到了京师,以太子少保的身份,总督京营兵务,现在让他回去,他不肯回去!

朱翊钧忍住了笑容,说道:“王少保起来说话。”

葛守礼看事情超出了掌控,站起身来说道:“陛下,宣府大同阅视鼎建,消息一出,非议不断,京中内外震惊不已,马芳、麻贵等人被罢免,内外皆有代人受过之语,臣恳请陛下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