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三十章 朕的船会飞(为盟主1高山流水1贺!)(3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朱翊钧不停的加着砝码,最终在一点三个标准量的情况下,硬帆船才达到了受力平衡。

硬帆,在逆风的时候,跑得更快。

一片哗然,廷臣们议论纷纷,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这一幕,航行的太快了。

在风速一定的时候,硬帆逆风比顺风还要跑得快,去哪说理去,若非亲眼所见,他们绝对不会相信。

但事实就在眼前。

朱翊钧将硬帆船拿了起来,将挂钩一一拆除,将以带有凹凸面的流线型对称翼的水下平衡翼,挂在了模型上,又将一个配重块放在了船的一侧笑着说道:“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增加船速,当我们在船底安装一个类似于硬帆凹凸面的配件时,速度会更快。”

这次朱翊钧将船放进了三丈长的封闭水道之中,调整了下船的帆,固定好之后,打开了风口。

风吹向了模型,船开始快速航行,没一会儿就走完了三丈的航程。

朱翊钧拿起了自己的小模型,拿出了一本观测数据递给了张宏,让张宏给朝臣们传阅继续说道:说道:“在拥有了水下对称平衡翼和硬帆的情况下,风速一个小时辰为二十四到四十里,船可以航行到每一个小时辰四十八到八十里,船速将会是风速的2倍。”

“这就是硬帆,它不仅可以逆风航行,甚至可以跑的比风更快,快两倍之上。”

“比较可惜的是,它不能用于大型船帆之上,最多也就是两个人的舢板可以使用,因为风帆和平衡翼之间会产生一个扭矩,两个人的舢板还能用人力平衡,再大点的船,必然翻船。”

“而且这两个船员还得是那种比较胖的,才能压得住船。”

“所以,朕又加了两个平衡翼在船的两侧。”

朱翊钧又摸出了两个平衡翼放在了船的两侧,至此,一个水翼帆船的模型就彻底做好了,朱翊钧将手中的模型再次放入水中,打开了风口。

带有两个水平平衡翼,一个垂直平衡翼,一个硬帆的船,在水面上疾驰而出,不可以思议的一幕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飘起来了!”万士和目瞪口呆的指着船大声疾呼的说道:“船飘起来,你们看到了吗?船在飞!”

船,飞起来了。

只有垂直平衡翼还在水中,船身整个都在空中漂浮的向前飞速前进,而后在惯性的作用下,狠狠的撞在了终点的木板上,撞得散了架,在封闭的玻璃水道中浮浮沉沉。

朱翊钧极为平淡的关掉了风口,点头说道:“的确,它在飞。”

“这这这,我我我…”万士和指着那些撞碎的木件,左看看右看看,满脸惊恐,这是传自真武大帝的道术,还是什么妖法吗?船怎么可能飞起来前进?

不仅仅是万士和,廷臣们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伱,满脸的不可置信,万物无穷之理,如此的神奇吗?

朱翊钧接着说道:“先生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就会觉得可怕,自然而然的升起抗拒,但其实,了解了这里面的无穷之理,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诸位且随朕来。”

大明皇帝带着一众文武来到了另外一个长宽高不过半尺的风道面前,这个风道里面,没有水,只有一个带有两个水平平衡翼的船只模型。

“八方挂钩,负责平衡维持模型不会来回乱动,而在船只的底部也有一个挂钩。”朱翊钧将所有的砝码铁片安装好后,打开了风口,开始一点点的降低底部砝码铁片的数量,直到带有水平平衡翼的船只慢慢的离开了接触面,悬浮在空中的时候,他才停下了手里的砝码。

让小飞机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悬浮在风道之中。

不可思议而神奇的一幕,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为什么会这样?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硬帆走逆风说起。”

“硬帆在竹条的支持下,就变成了一个凹凸面,风吹过凹面的时候,速度会放缓,而风吹过了凸面的时候,速度会加快,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托举和推动的力,这就是上面所有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

“木球在水流和风中稳定,硬帆在逆风中航行甚至走的更快,加上了水下平衡翼,会更快,加上了水平的平衡翼会在水面飞行,都是因为硬帆凹凸面的缘故,风在吹过凹面时会增速,吹过凸面时会减速。”

飞机为什么会飞,就是这个原因。

水翼帆船可以看做是四个机翼在船上负责平衡,即便是如此,也只是航行很快的小帆船,做不成百料甚至是千料的大船,大船和小船完全不同,小船和模型又完全不同。

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诸位大臣们,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仍然不知其必然,这个凹凸面的神奇现象,究竟是因为什么?凹凸面究竟如何弯曲,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托举的力?这个凹凸面还有怎么样的神奇应用?朕仍然不知其必然。”

“谁能为朕解惑呢?”

无一人应答,朝臣们还在研究那个凹凸面的问题,皇帝问知其所以然之后的必然,谁能说清楚呢?

对于硬帆凹凸面的神奇,他们也是第一次知晓。

朱翊钧看着无一人应答,才笑着说道:“这架水翼帆船,就送到松江造船厂,让他们试试制造,若是真的有水翼帆船,能够以这种航速航行,不说运货,就是传递消息也是极好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衮衮诸公,此句送与诸位共勉。”

廷臣们带着满脑袋的问号离开了文华殿的偏殿,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小皇帝用践履之实的铁拳,一拳砸在了所有人的思想钢印之上,天下无穷之理,居然能够如此多的奥妙。

朱翊钧则是将水翼帆船的模型拿在手,看着朱载堉说道:“皇叔,能为朕解开这些疑惑吗?”

“臣…尽力。”朱载堉一时间压力极大,狂生到了京师之后,实在是狂不起来,这个不务正业的小皇帝,总是提出许许多多令人挠秃头,而无法回答的问题。

感谢“1高山流水1”的100000点打赏,本书再增加一个盟主,万分感谢支持和认可,大家的本章说后台是可以看到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