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银子,离开我的船(3 / 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殷部堂。”陈成毅十分恭敬的见礼,殷正茂在两广是个传奇,闹了好多年的倭患,被殷正茂四年平定,无论权豪缙绅们怎么给殷正茂泼脏水,陈成毅和广东百姓,还是很感谢殷正茂的。

殷正茂笑容满面的说道:“免礼免礼,岛上没那么多的大规矩,都是为陛下做事。”

“我应该做些什么?”陈成毅有些迷茫的问道。

“你不休息两天吗?坐船过来,可是很累的。”殷正茂笑着说道:“不急不急。”

“我家世代海商,倒不是很累。”陈成毅非常确切的说道。

殷正茂就喜欢这种人,一到地方就干活,他让陈成毅负责铜金矿去了,吕宋岛上有金矿和铜矿,而开矿需要人来组织调度,陈成毅能不能干,几个月就知道了。

陈成毅并非务虚之辈,他就是考了很多年进士没考中,考进士不仅仅需要学问,还需要名师,陈成毅家里还算富硕,但确实是找不到名师,二十岁中举,三十多岁了,三次都落榜之后,陈成毅还是想做官,就跟着到了吕宋。

陈成毅直接就被殷正茂干懵逼了,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殷部堂让他开矿,他真不会…

殷正茂给了陈成毅一本铜矿开采的官厂志书,就让陈成毅带着林阿凤的卫军上路了,目标地点是帕拉卡兰,这里是马尼拉东边的一个小镇,大约有一万五千口,此地有着大量的私窑金矿工。

陈成毅到地方就知道要做什么了,把这里的私窑变成公窑。

并没有发生战争,林阿凤被招安后组建的卫军,面对殷正茂的客兵精锐时,不堪一击,但是面对这些由低矮的土著人构成的矿工,林阿凤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林阿凤手下的卫军很是高大,这里矿工最高也就到陈成毅胸膛的位置,如此身高差距,真的打起来,卫军必胜,进驻之后,陈成毅开始改进淘金的手段和提炼铜矿。

这里的淘金手段实在是太过于低效了,甚至没有采铜的工艺。

陈成毅并没有执着于淘金,淘金这种事运气太多,远不如炼铜稳定,陈成毅开始了试着改进此地的炼铜工艺。

凡是出产铜矿的山总是夹土带石的,深挖数丈就能够得到包裹铜矿的脉石,这种脉石形状像姜块,而有铜星,亦名铜璞。

将铜璞上的土滓清洗之后,就可以开始炼铜了,而几乎所有的铜璞都有铅。

而炼铜的熔炉很快就烧制出来了,这个熔炉很有趣,有高低两个孔,铜璞在熔炉内融化后,铜会在底部小孔流出,而铅会在顶部小孔处流出,铜锌为黄铜,铜锡为青铜。

陈成毅不打算进一步的提炼,做到这一步就足够了,生产出来的铜锭会运到马尼拉而后送回大明。

条件十分的简陋,陈成毅的铜锭铸造的十分丑,在沙坑上锤个坑就是铜锭的砂模了。

但是再丑陋那也是铜锭,在解决了粗制炼铜之后,陈成毅开始组织百姓种田,棕榈和甘蔗,殷正茂的确让他来炼铜淘金,但是陈成毅是大明人,他对于劝农桑之事非常在意和执着,觉得为官一方,不劝农桑,那还是当官?

有了田,才能有更多人,有了更多的人,才能更好的采铜淘金。

一个个种植园开始出现在了河道的两边,陈成毅时常带着二十多个卫军、两个通事,亲自寻找可垦荒的土地。

而第一批铜料开始起运返回大明,十五万斤的铜料,装进了五桅大帆船上,大量的棕榈油、鱼油、糖,塞满了一整条船。

殷正茂还要测试一下大船的性能,过洋船是要跨过大洋的,所以满载带着货物,也是海测的一种。

同行的还有安东尼奥的大帆船,他在马尼拉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再次北上。

在松江府新港,两艘大船停泊,相比较之下,一千料的五桅过洋船要比四桅帆船要大了整整一圈。

负责过称抽分的是安东尼奥的老熟人,南京兵备太监张进、松江提督内臣张诚,万历元年,安东尼奥第一次来到大明就是这两个宦官负责称重抽分,而都饷馆海防同知还是罗拱辰,就是那个进项土豆番薯入京,奔走想要抽分洋舶的罗拱辰。

松江总兵陈璘、松江巡抚汪道昆也赶到了港口。

每年洋舶抽分都是一件大事,这可是天子南库的象征,海税入京国帑内帑对半分。

“什么国帑内帑,都是皇爷爷的钱,每年都要分,着实麻烦。”张进甩了甩袖子,抽分洋舶,是当初张诚和罗拱辰扛下来的雷,先斩后奏。

张进不太明白,陛下、先帝、嘉靖皇帝为何要把国帑和内帑分开,在他看来,所有的钱粮赋税都送到内帑,朝廷取用就问陛下要就是了。

这才是皇帝。

皇帝生财有道,搞点生意,除了皇庄的买卖外,还要跟国帑分账,宦官们自然不满,那都是陛下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