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3 / 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这位母亲被戚继光帐下一个小旗(十人队长)给强淫了,母亲的大儿子听到了动静,要杀这个小旗,结果被小旗以通倭为名给斩杀了,这位母亲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小旗的私欲,自己的女儿很快就惨遭毒手,而这个太平县小村寨的女子大多数都遭了客兵的毒手。

这还不算完,小旗的名字里带一个鲫字,就不准备乡民捕鲫鱼,如此种种恶行,数不胜数。

不知道人还以为戚继光才是倭寇呢。

戚继光从军队建设、倭寇暴行、平倭战功、百姓拥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反驳。

“人点齐了吗?”朱翊钧已经带好了兜鍪,全身披挂,站在承天门前,询问着赵梦祐,是否点起了兵马。

赵梦祐看着那门略带狰狞的九斤火炮,颇为郑重的问道:“陛下,人齐了,但,就是个书社,也用不到火炮吧。”

“用不到也要拉过去。”朱翊钧并未上马,带着甲胄鲜明的缇骑们上街了。

他不是戚继光,他不是老好人,他生气了。

戚继光还能耐着性子去反驳其中的种种,而朱翊钧直接让锦衣卫督办。

他出门还专门让王崇古给了驾帖,这不是黄纸案、白纸案,而是铁案,朱翊钧是个很守规矩的人。

赵梦祐已经查清楚了妖书的来历,朱翊钧亲自带队处置,他年龄小,还有胡闹的资格,再大点,手刃贱儒这种事,就难做了。

朱翊钧来到了这家书社,将九斤火炮堵在了大门口,缇骑将整个书社团团包围了起来。

“去喊话,数到三不开门,就开炮。”朱翊钧语气冰冷,他示意骆思恭去喊话,骆思恭上前三步,大声喊道:“陛下说了,数到三不开门,就开炮!”

“三!”

“二!”

“…”

骆思恭终究是没喊出那个一来,因为门从里面打开了,乌泱泱的跪倒了一大片。

朱翊钧提着戚家腰刀走进了书社内,书社一共七人,全都被摁在了地上,朱翊钧找到了那个名叫陈友仁的笔正,平倭记就是这个陈友仁写的。

“陛下,草民愚钝,草民不知其详,胡言乱语,陛下饶命啊!”陈友仁见到了刀子,终于知道怕了,这皇帝亲自上门处置,是陈友仁万万没料到的。

这段时间,各种杂报层出不穷,围绕着劳动图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陈友仁之所以要写这么一本平倭记,是基于柔远人和兴文匽武的两个大前提为立足点。

他在《平倭记》里写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塑造一种倭寇也是人,倭人也不全都是坏人,大明军也不全都是好人,顺便渲染一下客兵的危害,这些客兵只知道杀人,坏事做尽。

这种不顾事实的胡说八道,在大明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兴文匽武,不把武夫渲染成十恶不赦之徒,如何达到兴文匽武的目的?

陈友仁就是在炒冷饭,发表逆天言论,来博得的关注,杂报也是要销量的,否则很难养的住。

但是这招致了皇帝的雷霆打击。

“不不不,你不是不懂,相反,你非常懂,你只是将戚帅所为何倭寇所为做了一个精准的调换,你不是不懂,而是非常的懂,你就是故意的。”朱翊钧连连摆手说道。

朱翊钧拔出了腰刀,十分郑重的说道:“自古以来,喊出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唯有戚帅,能为了百姓一头牛被大水冲走的唯有戚帅帐下南兵。”

“陛下下旨办杂报,不就是为了让人说话吗?!”陈友仁仍然在挣扎,既然办杂报,那就是让民间的笔正们开口说话,只能歌功颂德不能批判吗?

朱翊钧平静的说道:“让人说话,不是说胡话,你根本就不懂,隆庆元年入寇京畿,京师震动,才过去了不到十年,不是戚帅在蓟州,你猜猜北虏会那么好说话吗?一旦过了太平日子,就忘记了恐惧,放下碗骂娘的活儿,也就你们这群贱儒能心安理得说出来。”

戚继光率领的南兵,下救黔首这个口号,再次被喊出来,要到三百五十年以后了,贱儒们根本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朱翊钧却很清楚,他郑重的说道:“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

张居正听说皇帝带着缇骑们突然离宫,就知道坏了!小皇帝肯定是要办大事去了,他立刻从文渊阁赶到了外城的书社内。

他刚赶到的时候,就听到了朱翊钧在判人斩立决。

“先生来了?”朱翊钧看到了张居正笑了笑,摸出了撬骨刀,精准的插进了陈友仁的脖颈,用力扭动,第四个颈椎骨被撬开,已经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他拿起了腰刀,高高举起,刷的一下,将陈友仁的脑袋斩下,干净利索。

斩首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朱翊钧的刀又快又准,人力气也很大,才完成了这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