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八十五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3 / 5)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张居正他呀,哪哪都厉害,我王某都佩服,但唯独这个教学生这方面,他是真的不行。”王崇古连连摇头说道:“明明自己那一套东西极好,却不拿出去教,拿着朱子那五百年前的东西,自己都不信,怎么教会学生?”

“陛下不是学的挺好的吗?”范应期疑惑的问道。

王家屏立刻说道:“就是就是。”

“张居正教给皇帝的是他那套东西,和他在全楚会馆传道受业解惑的讲的不一样的。”王崇古摆了摆手笑容满面的说道。

张居正自己都不信贱儒那套,天天讲贱儒那套,能讲明白才是怪事,所以张居正教不好学生。

矛盾说又不是张居正单独的产物,是皇帝和张居正坐而论道,探索大明道路的时候,找到的方法论。

张居正被皇帝强化了三轮,第一次是皇帝履行皇权的鼎力支持,第二次是矛盾说大成之日,第三次则是陛下新政对张居正新政的补强,共同构成了万历新政的基本格局的奠定。

这三次强化,让张居正从版本,更新到了版本,版本的时候,王崇古、杨博、张四维、葛守礼、高拱摞一块都没斗过这个人。

“次辅,我常忧虑,天下有穷兵黩武的趋势。”范应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这好不容易逮住了次辅,自然要求师问道。

“天下穷兵黩武,则民不聊生,社稷疲惫。”王家屏附和的说道。

王家屏出身太原王氏,就是王锡爵的那个王氏,就是张四维夫人的那个王氏,就是王世贞的那个王氏,但大家这个太原王氏又不太一样,王家屏没跟张四维搅合的那么深,在张四维族诛案中,幸免于难。

“伱们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打仗,廷臣们都不反对吗?”王崇古看着二人问道,是都不反对,而不是保留意见,对于戚继光北伐事,大明廷臣都是非常支持。

王家屏和范应期都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

王崇古坐直了身子,拿出了为人师的端庄模样,严肃的说道:“人啊,能承受一定的苦难,但是承受了苦难,还要承受屈辱,就会把内心那股怒火给勾出来。”

“所以,朘剥就朘剥,不要羞辱穷民苦力,否则穷民苦力在蒙受羞辱之后,一定会用脚来做出抉择来,要么多给点待遇,说两句,穷民苦力还卖个面子,毕竟给的多。”

“朝廷聚敛兴利,钱都用到哪里了?”

“一封一封的捷报昭告天下,虽然和大多数的百姓看似毫无关系,大多数百姓其实也不知道战胜后的好处,你跟他讲占据了大鲜卑山口,阻隔北虏和东夷建奴蛇鼠一窝,他们又不知道大鲜卑山的山道在哪,如何知道意义?”

“但是战绩是真的,战线也是真的,到底是提气的事儿,大明又打赢了,就是一件庆贺的事儿,若是让隆庆二年入寇京畿的土蛮汗吃了瘪,那再好不过。”

“可战败就是莫大的羞辱了,因为战败的代价一定会由百姓承受,打赢了对他们而言,不见得有好处,但是打输了,一定对百姓有危害,比如顺天府京畿人口的变化,就是兵祸之下的一个缩影。”

“体国朝振奋之心,就像个人的铃铛一样,当然不能四处招摇示人,可必须要有。”

“穷民苦力只能指望大明朝廷威武,期盼出一个明君来,才能奢求自己生活得到改善,更加明确的说,穷民苦力只有国朝可以指望。”

这是胡元时候,得到的历史教训,历史也证明了,一旦被胡虏入主中原,百姓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穷民苦力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可朝廷威武,他们还能有个盼头,期盼着英明的皇帝惩戒人间的那些罪恶,让他们喘口气,活下去,如果连这个希望都消失了,那天下失道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王崇古十分明确的说道:“穷兵黩武,其实不是问题,人活着没了什么念想,就是天下分崩离析的时候了。”

“你们切实记住这句,人心齐则泰山移,人心散则天下危。”

“做事也是如此,万夫一力,则万事可期,一夫三望,则一事无成。”

王崇古觉得吕调阳说得对,隆庆皇帝的大肆恩赏百艺,是想要更热闹一些,让人心不再那么离散,现在陛下的动武,一次次的大捷,也是在凝聚人心。

万夫一力,则万事可期,如果一人既要又要还要,一件事也做不成。

鳌山灯火还没有结束,大明京师仍然热闹的很,在这个热闹背后,一个更大的热闹在酝酿,那就是反对廷议两件新政,一个迁民充实京畿,一个选官考校矛盾说和算学。

伏阙,是一种很常见的争斗手段,皇帝也是难以招架,把人打死了,那就是沸反盈天,如果不打,那就只能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