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七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2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整个针对佛家的进一步整治工作,张居正并没有任何的责任,李太后埋怨也埋怨不到他张居正的头上。

“天津右卫,军兵张荣等十余人,聚众立炉,私铸铜钱,按察发觉,刑部责令该卫掌印巡捕官拟罪处置。”刑部尚书王崇古拿出了一本奏疏来。

禁止私铸,这是大明铸钱以来,定下的一个国策,但是一直没有执行下去。

万历六年元月(283章),张学颜入朝为户部尚书,就曾经提议过私铸者斩,朱翊钧当时就晓谕豪户,不得私铸,随着大明官铸的规模提升,皇帝真的会杀人。

方向上已经有了禁止民间私铸铜钱的政令,但是并没有执行,这是因为执行不下去,当下大明官铸,实在是无法满足大明的需求,只能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居正拿着奏疏,看了半天,说道:“铸的只是铁钱,一年不过两百贯。”

铜钱里没有一点铜,全都是铁,卫军搞不到铜来,连大明朝廷搞铜都要仰赖西南滇铜和吕宋铜矿,卫军自然搞不到了。

“这私铸奸徒,聚众贩易,各地方设有巡捕及巡检司官,乃全置之不问,如何独责卫所等官?西城白磨坊有私铸炉十余座,日夜黑烟,人言皆知其私铸铜钱,大司寇是不是有些厚此薄彼了?”张居正放下了奏疏看向了王崇古语气不善,拿卫军开刀几个意思?

大明京堂就有私铸钱坊十余座,这些钱坊王崇古不查,跑到天津卫查卫军,这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王崇古也是毫不含糊,立刻说道:“西城白磨坊的私炉都是武清伯李伟的炉子。”

武清伯李伟,李太后亲爹。

张居正愣神,而后嘴角抽动了下,这事儿比较难办了,这李伟真的是哪里都有他,上一次已经被太后训斥过了,朝堂已经有了政令禁止民间私铸,可是这李伟贪图小利,着实是让人头疼不已。

怪不得王崇古不在京城抓典型,其他的炉主,大抵都是不太好惹的主儿。

大明这私铸的买卖,大多数都是这皇亲国戚在做,不好办。

“缇帅。”朱翊钧看着张居正无法处置,便对着赵梦祐直接下令了,查有什么不能查的?

赵梦祐立刻回答道:“臣在。”

朱翊钧面色严肃的说道:“去把西城的炉子查封了,若有违抗,就将其武清伯府羁押到天牢关上几天,冷静冷静,还冷静不下来,就把他的爵位给褫夺了。”

“胡闹!”

赵梦祐立刻俯首说道:“臣遵旨。”

缇帅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也没有等朝臣们的意见,超品的事儿,都归皇帝亲管,北镇抚司就这么个衙门,只听皇帝的命令,皇帝说一,就绝对没有二。

“大司寇,天津卫卫军提领入京盘问清楚,就送大宁卫驻守吧。”朱翊钧看着王崇古,都是一样的私铸,武清伯李伟这规模一听就比卫军涉案金额要大得多,这要是处置卫军,就要处置武清伯府,既然不处置武清伯府,那就只能处置卫军了。

王崇古要折腾这些卫军,显而易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势要豪右,这个大司寇是来皇帝这里借力来了。

“臣遵旨。”王崇古没有任何犹豫,大明禁止私铸,到现在都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执行的政令,那么在正式推行政令之前,需要时间,王崇古督办了那么多的工程,产能爬坡的事儿,是一个实践问题,不是开口说一说就能解决,搭建产业链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应昌捷报,会宁卫总兵王如龙斩袭扰应昌土蛮汗部速把亥麾下四百七十五级,敌军溃逃,击退敌军冒犯应昌之兵,拓土四十二里,建立营堡而列陴以守。”张居正又拿出了一本奏疏,满是感慨的说道。过不几日,就又是一场捷报传到京师。

“陛下,速把亥其实还是蛮厉害的。”戚继光立刻补充说道:“土蛮汗帐下,董狐狸尤在速把亥之下。”

能得到戚继光一句蛮厉害的评价,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

董狐狸杀了大明密云总兵汤克宽,而这个速把亥比这个董狐狸还要厉害几分,厉害归厉害,还是没有在王如龙的手中讨到好处去。

“王如龙,王如龙,人如其名。”朱翊钧对王如龙的战果非常满意,大明京营回到了老巢,土蛮汗诸部自然是蠢蠢欲动,立刻向应昌发动了进攻。

这大鲜卑山山道被大明给堵着,就是想要前往会宁卫、大宁卫劫掠,都是难如登天。

王如龙和速把亥,也都是老对手了,王如龙驻防大宁卫的时候,多次交手,彼此都非常的熟悉,王如龙提前得到了情报,摆出了口袋阵,这速八该中了圈套,丢盔弃甲,不仅扔下五百条尸体,还丢了四十二里的地,大明又日拱一卒,获得了一些草场土地。

“一体恩赏,以三等功赏论,赐王如龙大红纻丝蟒衣一件,袭荫一子世袭本卫指挥佥事;游击陶承喾升署都督佥事,纻丝四表里仍荫一子世袭本卫所百户。”朱翊钧给的恩赏格外大方,尤其是驻扎在应昌的军兵,以三等功论赏,米面粮油肉等折银,大约每人能有二十两的赏钱。

仅仅是一次恩赏,大明皇帝要从内帑支取20万银。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是理想,是军魂,朱翊钧这个皇帝,从来不让军兵们白忙活,只要肯做,朱翊钧都会给丰厚的回报,按照戚继光的说法,只要能给半饷就能战守,给全饷就足够军兵们奋勇杀敌了,现在大明军不仅有全饷,还有丰厚的恩赏,士气自然高昂。

廷议之后,朱翊钧收到了回报,赵梦祐把所有的私铸坊都给查抄了,武清伯李伟也入宫请罪来了,李太后压根没理会武清伯,连见都没见,这李伟还想到西苑磕头,朱翊钧也没见自己的外祖父,而是下了道敕谕,若下次这些糟烂事,仍有武清伯,那就不要怪皇帝无情了。

皇帝无情是什么模样,朝士们都见过。

李伟吓的连走路都走不稳了。

李伟非常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赚这个钱吗?他拿那点,才对多少?至于被皇帝亲自查抄,都是一家人,至于闹到这个地步?

朱翊钧其实不在乎李伟拿了多少,就他那几个炉子,一年才能倒腾几个钱?满打满算,算他个五万银,朱翊钧每年给武清伯府的赏赐,都差不多这个数了。

可是李伟作为太后的父亲,他一拿,下面的驸马都尉这些外戚,就开始拿了,这外戚一拿,那天下这些个势要豪右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拿了,李伟就是带头破坏规矩的那个人,只要李伟没事,下面的人都知道,自己没事。

现在李伟有事了,私铸之风才可以慢慢禁绝了,户部和刑部禁止私铸的政令才能推行。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大明官铸还在建设之中,大明百姓要用铜钱,朱翊钧也不可能直接下令一刀切,势要豪右们可以用银币、帛币,大明百姓们用什么?但凡是涉及到了穷民苦力之事,朱翊钧都显得格外的慎重。

王谦下午的时候才听闻了有人要弹劾父亲塞外有产之事,人都吓了一身的冷汗,这件事,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能通风报信?为了防止出现泄密的消息,都察院的弹劾都有避嫌的规矩,所以没人告诉王谦,海瑞要在今天发难。

而廷议的内容,王谦更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似乎止于廷议,各种说法都有,但是廷臣们不说,这廷议的内容,具体内情,只能等到日后修史的时候,才能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