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四十八章 稽税院,扩编!(3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其实,咱大明朝在洪武、永乐年间,也有稽税的衙门。”万士和看着所有人,说起了过往。

“有吗?”张居正眉头紧蹙的问道。

“没有吧。”王国光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可是户部大司徒,他都不知道大明什么时候有过稽税部门!有稽税部门,大明朝廷还能穷成这个模样?

“这个真的有,诸位听我细说。”万士和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不要着急,听他慢慢道来。

“崇文门,元时叫文明门,百姓叫他哈德门,因为哈达大王的王府就在门内,正统四年,鼎建大工,京师营建九座城门,将文明门改为了崇文门,至此,那座城门就叫崇文门了,本来是税门和酒门,就是行商入京纳税之地。”

“永乐初年,都城复设都税司、九门宣课司,专掌一应货物之税,验值为差。”

“都税司和九门宣课司,就是咱们大明最早的稽税衙门,这是洪武四年初设,洪武二十三年革罢,永乐复设。”

“不知何时,革去各门之稍僻者,并入都税司,正阳门、崇文门二宣课司,安定门、德胜门二税课司,共五处,俱隶户曹掌行,为宣课司,征商贾、侩屠、市场杂税,后京畿各州府县俱设宣课司,后再改名税课司局。”

“天顺四年一体革罢。”

万士和没有过多的说明,但是明英宗的事儿,再离谱大家也不觉得离谱了。

“弘治六年,孝宗皇帝在崇文门大街上三条胡同再设税课司局,弘治八年,革罢。”万士和又补充了一下大明税课司局的历史。

大明不是没有稽税的衙门,相反,大明的稽税衙门,在永乐年间有着极为强悍的征稽税事权,但是随着永乐皇帝的离世,兴文匽武、复古、聚敛兴利国之大弊等等风力的缓缓展开,税课司局终于成为了历史长河里的一粒尘埃。

“啊,这,万太宰太有心了。”朱翊钧愣了愣神,万士和显然是做了大量的功课,连户部都不知道的事儿,万士和居然知道的这么清楚,显然是有人攻讦稽税院天怒人怨,万士和才找祖宗成法洒水洗地。

祖宗成法和法三代之上形成了对冲,大家都在道德的制高点,就可以互相指指点点了,谁再攻击大明稽税院,就是在攻击大明的祖宗成法。

万士和与一个小黄门耳语了几声,很快,小黄门去户部走了一趟,一刻钟后,回到了文华殿上,将几本书放在了桌上,有太宗实录,有英宗实录,还有《宛署杂记》、《通州志》等等书,上面是万士和皓首穷经的证据。

万士和为皇帝洒水洗地,靠的是专业,不是强词夺理,祖宗成法是真的祖宗成法。

朱翊钧看完之后,露出了一个笑容,万士和在这个朝堂上一天,贱儒们就只有如鲠在喉,辩又辩不过,只能任万士和欺辱了,读书这种事,的确得下功夫。

“成祖皇帝当初又是修永乐大典、又是五征草原、又是南下西洋,有钱,果然是有原因的!”王国光看完之后,略显恼火,都埋怨户部不给度支,户部天天跪着当官,永乐年间夏原吉当户部尚书,是国帑里有,才能度支,之前国帑穷的老鼠进去都得哭着出来的时候,户部能怎么办?

而且不是没办法,办法都在祖宗成法里写着呢!

张居正看着万士和,再看着那些旧案,这个家伙,能做铁杆帝党,是有几把刷子的。

“我记得大明律中,也有付告人充赏,等我回去细细查验一番。”万士和看着众人,他记得在哪里看到过,鼓励民间互相检举揭发,把朝廷所得拿出来付告发之人赏金,是有先例的。

找不到也没关系,不能适应祖宗成法,那就适应革故鼎新,万士和这么油滑,不会把自己走到死胡同里去。

“强兵,则是绝对保障骑兵成军。”张居正说起了第二件事,强军,万历七年新政第一件事就是稽税院的扩编,第二件事,就是皇帝心心念念的骑兵了,三个三千人的骑营,一个千骑骑营,共计万人。

这是之前就确定好,而张居正的意思是确保骑营可以成军,并且有一定的战斗力。

骑营不成,复套无望。

“很难啊。”谭纶作为兵部尚书,听到张居正提到了骑营,就是略显懊恼的说道:“俺答汗为何敢筹建板升城?不就是笃定了大明没有也无法组建骑营吗?”

最了解自己的是对手,大明和俺答汗整整打了二十多年,对于优势和劣势,都心知肚明。

地形和实力的不同,让大鲜卑山的东西战争态势完全不同,大明在东北方向还能趁着大雪进攻一二,但是到了河套方向,就完全没有那个可能了。

草原人敢在草原上建城,就像是骑在大明头上嗤笑大明无能一样。

俺答汗这么干了,而且活的好好的。

“冬季进攻是不可取的,俺答汗完全可以依托纵深和板升的城墙,将战争拖到春天来临之后,再依靠骑卒的机动不断骚扰,获得战场的优势,使我大明进退不能。”戚继光肯定了谭纶的假设,大明在大同和宣府方向不具备进攻能力。

机动就是主动。

“要多少钱?”朱翊钧看着谭纶,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内帑盘账,算上今年的一百二十万银金花银,朱翊钧还有一百五十万银可以调用,如果不够,国帑也要补一些就足够了。

大明现在有钱了。

京师第一阔少,可是朱翊钧本人。

“不是钱的问题。”谭纶看着皇帝,钱好办,国帑也有,如果是预算问题,谭纶可以跑到户部去耍横,王国光可不敢胡来,毕竟大医官们天天说谭纶是瓷瓶,碰坏了可赔不起。

谭纶颇为确切的说道:“是马的问题,大宁卫、会宁卫、应昌附近的草场刚刚开始围堵,想要提供足够万人的战马,远远不够,即便是有之前俺答汗和土蛮汗的赔偿,仍然有缺失的地方,战马不是驽马。”

“三娘子有战马啊,她还在京师,可以找她想想办法。”王崇古提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朱翊钧想了想问道:“能不能从西域想想办法?”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