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零二章 谋国者以身入局,举正旗胜天半子(3 / 4)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很显然,是政见之别,这种事常有。

不过想想也是如此,若真的是道路上产生了根本矛盾,那陛下为何要开这个特例,以定策功爵赏世券,留下张居正呢?

“太岳啊,有些事,该放手就放手才是。”殷正茂劝了一句,皇帝年纪大了,分歧归分歧,不要弄到君臣对立的局面。

“谢兄台提醒。”张居正其实并不想过分阻拦陛下,就以这次开拓爵赏定策之事,张居正真的要反对皇帝,怎么可能就这点场面,他政治的唯一继承人,就只有陛下,熊廷弼年纪太小了。

“不如太岳纯粹啊。”殷正茂其实非常佩服张居正,也很佩服陛下。

张居正干的事儿,能善终的几率极小,能干成的几率也极小,这就是谋国者以身入局,举正旗胜天半子。

万历八年二月的科举考试并不太平,因为张居正的另外一个儿子,张懋修也参加了会试,这就引起了言官们的攻讦,因为张居正是世袭勋爵,子嗣不能参考,是惯例,张居正的长子张嗣文已经是大明五经博士了,科臣们认为张居正是在以权谋私。

张居正的三子,朱翊钧见过不止一次,张懋修和张嗣文一样,其实无意仕途,他爹在官场上斗了一辈子,那些个糟心事看得多了,便不愿卷入事端,所以张懋修打算和哥哥一样,入皇家格物院,做格物博士。

科臣们在骂,张居正也只能上奏请辞去会试大总裁的差遣。

万历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大明皇帝少有休沐的日子,朱翊钧常服来到了燕兴楼,今天有个热闹可以看,是王谦提供的消息。

朱翊钧这次看热闹,还把张居正一起带来了,因为这个热闹和张居正有关。

“那个人叫汤显祖,来自临川汤氏,生于斯文之族,长于文风鼎盛之乡,临川有座山,叫汤家山,就是汤氏的汤,家住沙井巷玉茗堂,家里光是戏台子就有四座,比先生的全楚会馆还要大二十亩地。”朱翊钧介绍着台下的那个三十岁的中年男子,来自江西望族。

朱翊钧、张居正都在乾字号包厢里,这里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台下则是一群学子,群情激奋的围绕着两个人。

“在汤显祖身边的是万历二年进士邹迪光,江苏无锡人。”朱翊钧又介绍着另外一位主角。

“陛下,都是些后生,何必计较。”张居正略显无奈,这帮学子聚集在一起,到底为了什么事儿,张居正已经猜到了,这都是老手段了,见多了。

殷正茂看着台下那些人,嗤笑一声,摇头说道:“太岳啊,我看伱就是脾气太好了。”

“好戏开始了。”朱翊钧将两副话本递给了张居正和殷正茂,解释道:“接下来是,是他们两人之间会说的话,他们排练了几次,王谦搞到手了之后,就把话本送到了宫里来。”

这里面本来还有一个演员该到场,却没到场,名叫沈懋学,是万历五年的状元郎,沈懋学出了一些状况,就错过了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说是拉肚子,其实不是。

沈懋学把剧本出售给了王谦,价格不贵,五十两,沈懋学的小儿子该上学了,进了全晋会馆的家学。

“陛下,没有必要。”张居正是个眦睚必报的人,这两年逐渐温和了起来,对于这些后生搞的事端,他其实不是很在意。

朱翊钧却摇头,不赞同张居正柔仁之心,摇头说道:“先生,诬告反坐。”

人已经到齐,今岁参加科举的许多士子都已经云集到了燕兴楼的三楼,场面上有些混乱,大家都在窃窃私语着。

汤显祖、邹迪光,都是文坛上声名赫赫之辈,富有名望,而今天燕兴楼这次集会,十分有趣。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邹迪光大声的喊道,示意所有人安静,听他说。

邹迪光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厉声喊道:“万历五年科举,有人徇私舞弊!”

“姓邹的!咱可听说了,咱大明律有明确规定,诬告反坐,科举为国选士,可不能胡说哦!”朱翊钧站在凭栏前,提醒着邹迪光,想清楚后果,不要办了错事,再追悔莫及。

“你又是何人!”邹迪光眉头紧蹙,剧本上根本没这出戏,这是哪里来的人,在这里加戏!

“蓬莱黄氏。”朱翊钧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可是蓬莱黄氏的贵公子,戚家人!

戚继光亲弟弟戚继美正妻出自蓬莱黄氏,其实就是个小门小户,这几年戚继光这官儿越做越大,蓬莱黄氏乘着开海之风,扶摇直上。

这次密州远洋商行的商总就是蓬莱黄氏主持。

“我这么说,自然有我的证据!”邹迪光本来想讥讽几句,但忍了下来,他是进士,朝中的风,多少知道一点,事关大将军府的事儿,是不能碰的话题。

陛下赐的大将军府,和离宫就只有一条街的距离。

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低声说道:“先生,咱给他机会了,他没抓住,咱都告诉他诬告反坐了,自作孽不可活啊。”

邹迪光看着众人,继续说道:“万历五年的科举,有人笼络士子,只要肯同贵人合作,就可以高中榜首,给贵人的儿子陪衬参考,简直是无法无天!”

“我有一友人,就是受到了这种蛊惑,答应了下来,结果真的高中了!”

朱翊钧乐呵呵的问道:“那你这个友人是谁?”

“状元沈懋学!”邹迪光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议论纷纷了起来,如同炸了锅一样!

堂堂状元郎居然是个小人,而且答应了贵人做陪衬,才拿的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