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五十章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3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这一退,下次收到消息,就是王崇古的讣告了,就像葛守礼。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略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有些五味杂陈,其实一直到今天,朱翊钧依旧对王崇古有些忌惮。

“冯大伴,让徐爵告诉游七,王崇古要致仕的事儿,看看先生什么想法。”朱翊钧掏出了对王崇古利器,张居正。

王崇古走出了通和宫御书房,走出了通和宫,走出了宦官和缇骑的视线后,身形立刻挺拔了起来。

其实他的身体在大医官的调理下,还能再撑个几年,但这是晋党、王崇古唯一平安落地的机会,他选择了急流勇退。

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权盛者摧,功高者隳。

官厂团造有汪道昆这个工部尚书,监当官、均田役,有张居正这个帝国太傅首辅,均田役刚刚开了个头,在普查丁口,晋党有王国光做党魁,他王崇古也没有给朝廷留下一个不能收拾的烂摊子。

刑部尚书王崇古推荐了大理寺卿陆光祖。

他早就想好了,致仕后,著书立说,把自己这些年的奏疏整理成册,顺便跟那些笔正们好好论战一番!俺答汗都被俘虏了,他过去都是忍辱负重!

王崇古哼着小曲,准备明日文华殿廷议后,彻底离开朝堂这个大漩涡。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王崇古换上了自己的官服,来到文华殿偏殿,等到缇帅赵梦祐净鞭三响之后,和其他廷臣一道,走进了文华殿内,开始每日廷议。

“陛下,臣以为给事中刘铉、彭应时、御史尹瑾、高维崧等人所言皆为旧事,王次辅引咎归辞,以旧事去大臣,臣以为不妥,还请陛下三思。”张居正回朝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崇古致仕这事,他不同意。

“陛下都同意了!”王崇古已经在盘算着《美好的退休生活》了,结果张居正横生波澜!

王崇古是没有料到张居正会阻拦。

按照大明流程,大臣上了奏疏,陛下温言挽留,大臣执意离去,陛下批准,下章吏部,吏部开始走流程,张居正是首辅兼吏部尚书,从万历元年杨博致仕后一直兼任,张居正当然有资格也有权力去阻拦。

王崇古没有想到,因为张居正是他的政敌,连死都要把他一块带走的那种生死政敌。

他都准备溜了,皇帝都准了,张居正突然跳出来反对。

“王次辅这是放了火就想跑不成?均田役疏沸沸扬扬,一本奏疏入朝,天下非议不断,王次辅这溜之大吉,把这事儿全都扔给廷臣,是不是太没有担当了?”张居正立刻说道。

王崇古明白了张居正的意图,这是要他一起跟着挨骂,他大声的说道:“我老了,我六十七了!七十古来稀,我这都快古稀之年了。”

“陛下,臣昨日问过解刳院大医官了,王次辅身体很是硬朗。”张居正对着皇帝说道:“一把环首刀挥舞起来,那还是虎虎生风,宝刀未老,丝毫不逊当年浒墅关之战。”

浒墅关之战,当年王崇古苏州任兵备副使,跟着应天巡抚曹邦辅在苏州浒墅关,击退了倭寇,和俞大猷一起出兵追击倭寇出海,斩获良多,夏港、靖江,都是王崇古和倭寇博弈的战场。

王崇古和俞大猷是一同抗倭的战友。

张居正提起这茬儿,就是给王崇古表功,给事中和御史们攻讦王崇古没有忠君体国之心,有僭越大罪,但王崇古年轻的时候,也是以进士身份带着军兵冲锋在前,不畏生死之人,人是很复杂的,人心易变,用好人坏人这种二元对立的论断,去评论一个人是不完整的。

“晋党这个烂摊子,还是王次辅担着吧,我事情很多。”王国光也是站出来,算是挽留也是拒绝。

他当初和晋党走散,分道扬镳,就是看不上晋党只计较门户私利的做派,到现在晋党的整体风气和原来还差不多,他突然空降当党魁,光是跟晋人内斗都够他喝一壶了,哪还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万历会计录还没修完,清丈还田查丁口,都要户部去做。

“啊,王次辅要给朕留下一个烂摊子吗?就暂且不要辞去了。”朱翊钧看向了王崇古说道。

想跑?没门!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大明皇帝用人,从来都是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臣领旨。”王崇古突然发现,自己可能被陛下给演了。

陛下昨日若是真的同意,就不会有今天这出了,美好的退休生活,离他越来越远。

“松江巡抚申时行奏闻,稽税院穿透执法,洞庭商帮和宁波商帮鼓噪舟师、偷漏海税,虽已追缴所欠,但仍请朝廷严惩不贷。”张居正说起了第二件事。

挑唆舟师的大东家被申时行找到了,申时行在穿透执法,朝廷盯着舟师,那是把朝廷和舟师对立,要找就找到幕后鼓噪之人。

现在找到了,询问朝廷处置的办法。

“洞庭商帮和宁波商帮,以后抽分从百值抽六增至抽分三成,为期五年。”朱翊钧平静的说道。

惩戒性关税提高到了30%,在激烈的南衙竞争中,这两个商帮因为过高的成本落入劣势之中,最后轰然倒塌。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

朱翊钧甚至不用亲自动手杀人。

而舟师们以后就会明白,这群大善人的承诺根本不值一提,因为他们面对朝廷铁拳的时候,自身难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