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七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3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其实简单。”王崇古对二人的担忧,倒是不以为然,觉得不是个大问题。

曾省吾和汪道昆异口同声的说道:“简单?”

“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安排提督内臣,再安排监军太监,地方巡抚、巡按监察即可。”王崇古摇头说道:“哪有想的那么复杂啊,你们想多了,九边三方节制,都用了这么多年了,照搬到工兵团营就是。”

“与其担心工兵团营造反,不如担心如何避免他们被地方官绅们当牛做马的残忍朘剥。”

工兵团营会失控的原因是政、军、监察三权合一,只要分开就可以了。

“啊,确实是这样啊。”曾省吾愣愣的说道:“果然该王次辅做辅臣,我等看问题还是浅薄了,王次辅洞若观火!”

好像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就可以解决了,大明兴文匽武一百七十多年,怎么压制武将军卒不让他们造反,这不是文臣们的看家本领?!

“嘶,元辅怎么就没想到呢?真的这样就可以了吗?”汪道昆眉头都拧成疙瘩了。

王崇古非常肯定确定的说道:“不然呢?元辅毕竟没做过…咳咳,这样就足够了。”

张居正想不到,王崇古居然想到了?难不成王崇古实际上比张居正还要强不成?

其实是太傅帝师想复杂了,张居正毕竟没有做过僭越主上之事,他对如何养寇自重、弛防徇敌、边方做大这种事,不太了解,总觉得这事很难做。

但王崇古基于践履之实的实际经验,去看这个问题,就会很容易得到答案了,宣大边军、李成梁的客兵是如何尾大不掉?现在又为什么如此乖巧?

王崇古拥有丰富的经验,其实就是监察失效了。

那时候的宣大,除了晋党,谁都插不进去手,才会出现问题,提督内臣、监军,从太祖高皇帝就有了,只要有这么一方势力在,就不会出大乱子。

京营强横,天下谁敢造次?当真戚继光的刀不会向内?

实践经验,真的很重要。

“咳咳,这个啊,次辅真的是,真的是以身体力践为学,崇尚质实,诚务躬行也。”曾省吾面色尴尬的说道。

“啊对对对,次辅且忙,我等告辞。”汪道昆立刻选择了告辞,跟着曾省吾一起离开,研究工兵团造的组织架构了。

“我这后半生如履薄冰,希望能走到彼岸,我儿孙不受我的牵连吧。”王崇古靠在椅背上,用力的吐了口浊气,拿起了桌上的书信,山西、陕西是晋党的传统地盘,王崇古正在安排普查丁口之事。

王崇古杞人忧天了,朱翊钧不止一次对王崇古说过,不要忧虑,但王崇古还是谨小慎微,他一直忙碌,其实对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并没有直观的了解,他也没见过这些团营,就是负责派人组建。

就以王崇古的官厂团造法的成果,朱翊钧就不能让他求荣得辱,死后排在西山陵寝的第一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过去僭越之罪,在张四维死后,就已经过去了,已经定性了,只要他还在履行自己的政治许诺,朱翊钧就不会翻脸。

为此,朱翊钧立过字据,收了王崇古一撮头发。

王崇古之所以杞人忧天,是他以己度人,换成他自己,他是绝对不会原谅的,绝不会!不扒皮抽骨,那是看在老天爷有好生之德的面子上。

次日廷议之后,朱翊钧带着廷臣们,向着北大营而去,他要来送工兵团营前往绥远,这也是军队,朱翊钧自然要送,讲武学堂的两位泰斗,马王爷马芳和四川总兵刘显,也一起来到了北大营。

七万人的工兵团营,已经整装待发。

这也是王崇古第一次直观的了解到这股力量的可怕,其军容整齐,已经不下于宣大边军了,虽然只有七万人,但听从号令和旗帜、鼓声、号声和钲声,一切都那么的有条不紊。

王崇古看到这个工兵团营的时候,忽然对《还田疏》的实现,有了那么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许真的能够成功!

如果真的成功的话,那他王崇古就是大明中兴功臣,而不是欺君罔上的佞臣。

这一丝的幻想,让王崇古兴奋至极。

朱翊钧的大驾玉辂赶到后,也没有沙场点兵,毕竟不是京营征战,朱翊钧仍在武英楼,目送工兵团营离开,至少他们不是骨瘦如柴,至少他们的脸上还洋溢着的是笑容,而不是愤怒和仇恨。

工兵团营的力役们,看到皇帝的车驾,不是愤怒,而是笑容,虽然辛苦,但相比人相食的地狱,力役们至少活在人间。

皇帝每天都到北大营操阅军马,工兵团营的军兵力役们知道那是陛下的车驾,知道陛下在看着他们前往他们的战场,绥远驰道。

至少,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把工兵团营的力役,看成是人。

“陛下啊,让各地组建工兵团营,也不是一定要修驰道,修桥、修路、修渠、开山、营造隶属于布政司的官厂也行,大明百姓是能够忍受苦难的,勤勤恳恳的,只要不闲下来,有活儿干,有口饭吃,大明就乱不起来,陛下。”王崇古对各地巡抚请求修建驰道非常认同。

王崇古真正看到了团营的那一刻,就确信了,军屯卫所+住坐工匠=官厂团造,真的可能是出路。

王崇古大声的说道:“刘伯温说,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臣起初不信,陛下,大明君臣同心,上下万夫一力,必然天下无敌!”

“还是要再看看的。”张居正打断了王崇古的谗言,制度不成熟,轻易推而广之的结果,就是如同烟花和流星一样转瞬即逝,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经验,再推而广之,大明新政不容有失。

王崇古立刻大声说道:“你又没当过反贼,反贼哪有那么好当的?工兵团造法,各地先建点规模小点的,一点点去实践,因地制宜,也是实践!”

名垂千史的机会就在眼前!王崇古有点疯魔了,连张居正都敢面对了。

张居正还真的不好反驳,他真的没当过反贼,没那个经验,他吐了口浊气说道:“还田疏是我的,王次辅反对还田疏,当着我的面说的,总不能食言吧。”

“王次辅,稍安勿躁。”朱翊钧平静的说道:“先坐下歇歇,认真思虑。”

王崇古逐渐冷静下来,才赶忙俯首说道:“臣有罪,御前失仪。”

“无碍无碍。”朱翊钧笑着说道:“王次辅也是体国朝振奋之心,所以才如此急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只有体国朝振奋之心,没有前面的忠君上重振大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