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三十章 大明真的存在吗?(2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燕王府造反是因为建文君明确表态要无差别一体弄死所有的叔叔,你没孩子也要收拾;汉王造反,是因为当初朱棣的承诺;宁王造反是因为武宗皇帝无后。

大明的确有藩王造反的舞台,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前置条件的,无缘无故的,朱载堉的待遇就是一杆皇帝表达亲亲之谊的大旗,对于安定各地藩王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有极强的作用。

郑王已经入京,并且入住了十王城,对十王城的诸多设施都非常满意。

燕王的案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别人指责你造反的时候,你最好真的在造反,并且有造反的实力。

大明的贱儒敢蹬鼻子上脸骂皇帝,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干的?大明贱儒们从不指责戚继光,甚至戚继光在外征伐的时候,贱儒就是阴阳怪气也不敢指名道姓,提都不敢提。

因为奉国公戚继光真的有造反的实力,所以贱儒们总是大肆夸赞戚继光忠不可言。

朱翊钧下旨令河南地方迁藩,这道旨意在正月十二日抵达了河南地方,山东河南总督凌云翼收到了圣旨,这次来到河南地面的太监是李佑恭,宫里的三号人物,这次迁藩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郑王府早已经空空如也,周唐伊赵,四王府里数开封周王府人数最多,有5235人,要动就从最难的开始。”凌云翼目露凶光,他这個人最喜欢的就是啃硬骨头,软骨头啃起来,没劲儿!

凌云翼只有客兵1500人,周王府宗室在册人数都比凌云翼的客兵要多,而且事涉宗室,处理起来非常的麻烦,稍有不慎,就是大问题,这可是皇室宗亲,闹不好就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此番能不动武就不动武。”李佑恭开口说道:“到王府后,咱家先行进入宣旨,若是咱家死了,再动手不迟。”

李佑恭的身份是皇帝的使者,是天使,他要是死在了周王府内,那就代表着周王实质性的谋反了,那平叛就恰当且合理了。

皇帝对李佑恭耳提面命,告诉他不要刺激河南地面的王爷们,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把里面利害关系说清楚,要把待遇讲明白,要深入了解各地藩王们的想法和诉求,如果实在不愿意迁藩,要搞清楚抵抗情绪的原因。

朱翊钧在迁藩令上表现出了十足的耐心,先从朱载堉迁徙入京开始,再到郑王府,一点点水磨的功夫,既有迁藩灭藩的打算,又不太想弄出藩王造反的乱子来,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

当然,如果真的不肯迁藩,也可以多次商量,若是为了抵抗皇命而造反,那朱翊钧也不会轻饶就是了。

谈的时候,都好好谈,若是真的要打,朱翊钧只能打出京营锐卒这张牌来了,朝廷也略有武力。

凌云翼带着一千五百客兵招摇过市,向着周王府而去,周王府比郑王府要富的多,但也有限,护城河的水都臭了没人打理,客兵很快将王府围住,李佑恭出示了信牌后,铁林军打开了城门。

“这门怎么回事儿?”李佑恭呆滞的看着面前的门。

守着王府的铁林军叹了口气说道:“弘治年间就坏了,请银子修,朝廷不给,一直拖到了现在。”

周王府的大门一半是可以正常开合的,而另一半背后用木架支撑,显然是坏了,但一直没修,就只能这么撑着了。

郑王府十室九塌,周王府好点,虽然入目不是破败和荒芜,但也能看得出杂草丛生,缺少修缮。

“最后一次修缮是天顺七年黄河水灾,周王府被淹,那一次修缮之后,就再也没修过了。”铁林军放天使入了城门。

李佑恭刚刚走过萧墙,就是外城墙的午门,走到龙亭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个喊声:“是天使来了吗?天使终于来了!”

李佑恭抬头一看,看到了内城城墙上端礼门五凤楼上有一个身影。

穿着衮服的周王,挥了挥手,而后一溜烟的跑下了五凤楼,消失在城墙之上。

大明的藩禁不是禁外城,而是内城,也就是说,藩王就藩后,无诏不得出内城城门,真正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迈过轻则申饬,动辄凤阳高墙禁锢,朱载堉的父亲郑王朱厚烷上奏说了道爷玄修之事,就被扔到了高墙内一关就是十五年。

内城城门缓缓打开,李佑恭走了进去。

已经老迈的周王朱在铤等李佑恭踏入了端礼门后,一把拉住了李佑恭急切的问道:“陛下终于想起我们藩王来了?那郑王老小子,就仗着自己有个好儿子,就能比我们这帮老骨头早日逃出禁锢!咱们什么时候出发?现在马上?”

遛狗、耍鸟、斗蛐蛐、捧戏子!这样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朱在铤老迈,带着周王世子,那真的是满心满念的期盼,这副诚心诚意的样子,不似作伪。

“今天就出发吧,一刻也不要耽误了,快快快。”周王朱在铤还在催促。

李佑恭也被这种热情搞得有点蒙,总督凌云翼在外面搞围城,结果王府内,却是如此急切的想要迁藩,到底是谁在主张迁藩入京?

李佑恭只好对着朱在铤说道:“周王接旨。”

朱在铤这才一拍脑门说道:“啊,忘了这茬,接旨接旨。”

旨意很长很长,朱翊钧将为何要迁藩说的非常清楚,主要是人地矛盾,再不迁藩,这些个地方乡贤缙绅诡寄王府,大明长此以往就亡国了,一损俱损,大明亡了,宗藩都不会有好下场的云云,圣旨里讲矛盾,但周王根本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何时迁徙。

当听说还要准备三日的时候,周王显然有点失望。

“没事,没事,等了这么多年,再多等三日也不是不行,可以等。”朱在铤后抓着儿子朱肃溱说道:“儿啊,再等三日,我们就出去了。”

“爹,外面真的有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车吗?”二十岁的朱肃溱,有些迷茫的说道。

朱在铤有点迷茫的说道:“我也不知道啊。”

“我和你一样,打小我就生活在王宫里,就这么点地方,从没出去过,你爷爷也是,你爷爷的爷爷也是,我们在这王府里,待了一代又一代,外面什么样,伱爷爷也没告诉我。”

李佑恭听得眼皮子直跳!

他终于知道了周王为何如此急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