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三十八章伏阙,大明皇帝有罪于天下(2 / 2)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江西吉水举子刘应秋,举经学金榜第三!」

……

「福建永春举子李开藻,举经学金榜第三十五!」

李开芳站在人群之中,看着金榜第三十五名愣了许久,他那个弟弟,居然高居金榜第三十五,李开芳真的很羡慕李开藻的天分,这么胡闹,还能金榜题名。

很快,李开芳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在第六十一名的位置上,进士出身。

李佑恭往前一步,大声的说道:「开第二榜算学金榜!福建永春学子李开芳,举算学金榜第一!也是唯一会试算学满分者,陛下欣喜,赐白银一百两、纻丝五表里、国窖五瓶,少示优眷不必辞。」

两榜题名,唯一

满分者,李开芳立刻振奋了起来,他在儒家经典上没有天分,但他在算学一道上,很有天赋!

金榜开完后,又一个红衣太监走到了金榜之前,而两个小黄门将毛笔和砚台放在了红衣太监的面前,来人是张宏,宫里的二号人物,他站在金榜之前。

所有人都看向了张宏,这放榜的太监李佑恭已经唱完了榜,又来了一个太监,这不符合常理。

张宏拿起了毛笔,将李开藻的名字涂黑,然后在金榜的末尾写上了补录之人,也没过多的解释,离开了金榜之前。

大明皇帝朱翊钧让张宏来,涂掉了李开藻,增补了一人,这是罢黜,也不用等到李开藻继续鼓噪声势,最后落得被褫夺官身,罢黜功名,直接少走了几十年的弯路,直接被除名了。

这是符合规矩的,科举不是归恩有司,而是归恩圣上,通过会试从来不是进士,殿试之后才是。

李开藻被除名了。

万历二年、五年、八年、十一年,一共四次恩科,陛下从未在殿试和殿试前罢黜过考生,这是第一次。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皇帝为何突然要单独这么做,而且还唯独罢黜了这一人,因为这人得罪了皇帝,那恩科就跟他没关系了。

宋仁宗对柳永的《鹤冲天非常不满,等到柳永考中进士后,宋仁宗说了句且去填词,柳永就只能乖乖的奉旨填词了,一直到后来,开了特赐恩科,柳永这才是考了功名,宋仁宗无愧仁一字,对于得罪了自己的柳永,最终还是网开一面。

李开芳看到这一幕,整个人都有些眩晕,李开藻要是知道这个消息,恐怕会疯掉吧,如此大起大落,先是少年负盛名入京,会试前一路鲜花锦簇、在国子监兴风作浪人人尊崇、到代笔事情暴露人人唾弃、忽传金榜题名,又突然遭逢皇帝特意罢黜,如此大起大落,李开藻会变成什么模样?

大抵会疯。

是一定会疯。

看榜的人络绎不绝,而李开芳站在午门前,他只要往前走几步,就到了伏阙请命的地方,李开芳在犹豫,这一脚踏出去,生死难料,可是这一脚不踏出去,他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李开藻再混账,李开藻的父亲对他有恩。

犹豫了很久很久,一直犹豫到太阳西斜的时候,李开芳终于下定了决心。

李开芳已经三十多岁了,还能在去年中举,他受了恩情,这份恩情是要偿还的,现在李开藻遭逢如此大难,作为兄长,李开芳不做点什么,又如何面对伯父,面对自己呢?

他一步迈了出去,而后一步步的走到了午门前,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跪在了地上。

午门上的大汉将军早就注意到了李开芳想要伏阙又不敢,一直在等,等到李开芳行完礼的一瞬间,大汉将军极为兴奋的敲响了午门上的鼓,鼓声传入了左顺门,左顺门的宦官分辨了一下,眉头一挑,一溜烟的跑向了午门,了解了情况后,快马加鞭跑向文华殿。

「陛下,有人伏阙了!有人伏阙了!」小黄门跑进了文华殿内,跑进文华殿偏殿的小黄门的语气里甚至带着一些兴奋,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朱翊钧还是听出了小黄门的兴奋。

自从上次王崇古把科道言官坑到了皇极门伏阙,被海瑞劝走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人伏阙了,因为实在是搞不清楚,是不是被人给诓骗了,联袂的那个人,是不是来自某些人的授意,连廷杖都没得打的太监们,现在终于来活儿了!

「好!来得好!」朱翊钧猛地站了起来,连手里拼了一半的游龙号都懒得再拼了,立刻站了起来,颇为兴奋的问道:「来了多少人?谁带的头?廷杖的棍子都烂掉了,上个月刚换了新的!让缇骑们把廷杖的东西准备好!」

「走!摆驾皇极门!」

朱翊钧已经迫不及待了,伏阙,这多大的稀罕事,自然要亲自前往,别人都打上门来了,没有退缩的道理。

对于皇帝而言,朝臣们的伏阙,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不仅仅是在扯皇帝的嘴巴子,而是在指责皇帝,甚至控诉皇帝有错有罪于天下,一旦退缩,等同于下了罪己诏,认为自己有错,这对皇权的伤害是极为致命的。

开打死言官先河的又不是他朱翊钧,而是武宗皇帝和刘瑾,后来,道爷也打死了言官。

朱翊钧绝对不能退后一步,退一步,贱儒就会进三步!

「一个人。」小黄门面色尴尬的说道。

朱翊钧停下了脚步一挑眉头,疑惑的说道:「一个人?」

「一个人。」小黄门颇为肯定的说道:「就只有那个叫李开芳的人在午门伏阙,并不是为了科举增员,而是为了他弟弟,李开藻被涂名之事。」

「走吧去看看,缇帅,你把这个李开藻、李开芳的卷宗拿来。」朱翊钧也就是知道李开藻和李开芳兄弟二人,在路上了解之后,朱翊钧才知道,李开芳和李开藻,虽然都姓李,但性格完全不同。

朱翊钧没坐车,而是一边走一边听赵梦祐介绍这个李开芳的过往。

李开芳身世凄惨,他的父亲久病缠身,病了大概三年,终于在李开芳六岁的时候,撒手人寰,他的母亲立了贞节牌坊,要拉扯李开芳长大,但这说得容易,做起来极难,一个妇道人家,要拉扯一个六岁的孩子,多少有点困难,因为久病,家中也并无余财。

李开芳的母亲就带着李开芳求到了他父亲的本家,本就是旁系,本家对这孤儿寡母,更是冷眼旁观。

李开藻的父亲是本家大宗,最终收留了这对母子,这一养,就是二十六年之久,李开芳顺利长大,十六岁成婚后,仍然在读书,考取功名,一直到三十二岁终于中了进士,李开芳虽然叫大伯,但这个大伯,比亲爹还亲。

而李开藻这厮要是个蠢货也就罢了,可打小这李开藻就极为聪明,异于常人。

为人父母,哪有不望子成龙的?李开藻的父母就打起了李开芳的主意,造势这就开始了。

这次会试,在经学上,李开藻二十岁年纪,考的比李开芳还要好!

「这个李开芳居然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明明在午门外徘徊了那么久,居然还是迈出了这一步,就是天大的恩情,李开芳这午门外一跪,这恩情就还完了!」朱翊钧走到了午门前,也听完了李开芳的故事。

李开芳在本家也不是吃干饭的,他对算学的兴趣,起源于当初给本家算账,后来就是天文,再到后来就是帮忙主持家里的生意,李开芳迟迟没能中举也和他常年操持家业有极大的关系。

有人伏阙,宫里应对伏阙的机制就已经启动,无数的脚步声在午门内不断的响起,一队队的大汉将军,在午门前严阵以待,朱翊钧走出了午门,来到了李开芳的面前。

「给朕打!先打二十杖!」朱翊钧手一伸,不问任何缘由,先打了再说。

民告官,先打杀威棒,这官告君也是如此,李开芳可是有功名在身,跑到午门外磕头,就得先打,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失,怎么能到午门来磕头呢!

「悠着点。」朱翊钧让人准备好廷杖后,对着冯保交代着打的细节。

大明的廷杖分为打死人还是不打死人,打死人一棍子就能打死,不打死人,打一千下,第二天还跟没事儿人一样,当然动静都是一样的,乓乓响,极为吓人。

显然,是后一种打法,这可是会试添加算学后,唯一一个算学满分的人,大明皇家格物院需要这么一号人才。

缇骑们将李开芳往长板凳上一放,祭起了杀威棒就开

始了,声音很大,但李开芳的表情一脸懵逼,显然他已经做好准备被打死了,结果却是不怎么疼。

那指定不疼,缇帅赵梦祐堂而皇之的把厚厚的垫子放好,主打一个光明正大的偏袒,皇帝都说了悠着点,显然就是走个流程,廷杖都打在垫子上,当然不疼。

「这也算是朕第一次使用廷杖吧,好好好。」朱翊钧对冯保说道。

万历年间一共伏阙两次,一次是好说好商量劝走了,一次是大明皇帝还没赶到战场,儒生们都跑的一干二净了。

现在这的确是第一次使用廷杖,不过不准备打死人。

「你今天这一跪,老李家对你的恩情已经还完了,就他鼓噪国子监廪生聚啸一事,朕以谋逆罪论,他全家都得遭殃。」朱翊钧坐在了张宏搬来的凳子上,对着李开芳说道:「国子监廪生是国朝未来,他如此鼓噪,利用儒生来博名望,就是置大明于危险之中,这是谋逆。」

朱翊钧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案子是谋逆,其实不用这么解释,得罪了皇帝,那不就是谋反是什么?但朱翊钧爱惜人才,所以对李开芳解释的很清楚。

「那,李开藻还能参加科举吗?」李开芳跪在地上,他其实很怕,但还是俯首帖耳的说道:「当初,宋仁宗也宽宥了柳永,最终让柳永成为了特赐恩科进士。」

「可以。」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说道,只要他还能考的中,就剩两次机会了。

若是李开藻能够在这次大起大落中,大彻大悟,那日后继续参加科举,朱翊钧也不会为难他。

将其名字当众划去就是朱翊钧对这件事最后的处置结果,自然没有过分追击的道理,要么这次直接法办,要么做出了处置不再继续追究。

朱翊钧看着李开芳十分明确的说道:「当然了,他要是继续忤逆旨意,执意阻碍大明再兴,那朕只能把他扔进天牢里,前罪并罚了。」

不过度惩罚,是因为朱翊钧增设算学进士五十人的目的已经达成,没必要过度惩罚,造成进一步的矛盾激化,让事情出现更多的变数,但不代表着朱翊钧会放弃追究责任。

已经看在李开芳这个算学天才的份上,网开一面了,李开藻再死不悔改,那朱翊钧也会亮出铡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