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2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游龙。”朱翊钧迈出了一步,走上了高近两丈的游龙号,在下面站着的时候,就得仰望游龙号,上了船,更觉这船的庞大,收起堆叠整齐的帆面,旁平整的甲板上,站着是等待阅视的大明水师军兵,由参将吴惟忠率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威武!”吴惟忠见陛下登船,带着全船500名军兵,一起见礼。

朱翊钧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万历十年冬,舟师填渤海,樯橹连峰峦,云帆蔽海空,此去三宝太监奉天命下西洋宣威异域,已一百四十七年,自宣德十年以来,禁海之风愈演愈烈,礼乐文明赫昭万里海疆之盛况,不再。”

“今日,水师穿云破雾,自此以后,当乘长风破万里浪!使光天之下,无不沾文明之德化!”

“大明军,威武!”

朱翊钧这番话是看着571艘舰船由衷而发,强悍的大明水师,终于让大明的海疆终于安稳了下来,沿海的百姓喘了口气,东南的手工作坊开始兴建,生产再快速恢复和增加。

大明不能失去海洋。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水师军兵无不振奋,他们的努力,陛下看得见,这就足够了,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水师军兵虽然救了很多的黔首,但这年代,封建帝制之下,没有陛下的肯定,缺了很多的东西,军兵上下,心里总是空荡荡,总有一种文官要害我的迫切感。

这种迫切感不是被害妄想症,永乐年间那么大个水师说没就没了。

得到陛下的首肯,至少不必担心最近这些年了。

吴惟忠介绍这次的游龙号,朱翊钧上船的地方在船尾,他在甲板之上看到了船长和舟师的起居室,这两个房间是船长最开阔的地方了,说是开阔其实也很逼仄,不过是比普通军兵多了一张固定的床,有四个小的淋浴房,大概人刚刚挤进去的大小,可以简单盥洗。

这四个淋浴房是全船军兵共用,而不是船长独享,都是排队洗澡,每月轮一次,船上的淡水极为稀少,如果一直没有遇雨天,无法蓄水,就不会开放。

“这里四个热气球是?”朱翊钧看到了船尾四个小的热气球,比之前见到的要小很多很多,只能上一个人的小吊篮。

吴惟忠介绍着这四个热气球的用处:“系绳索放飞瞭望所用。”

就跟放风筝一样,把热气球放到空中去,主要是瞭望,如果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就会用旗语沟通,旗帜不同的动作代表了发音,而在指挥室内有专人负责看瞭望气球上的旗语。

“好好好!”朱翊钧围着船尾四个热气球,问东问西,用的什么燃料,一次放飞能飞多久,有没有发挥过作用,造价几何,大明船队能不能普遍使用等等。

让朱翊钧格外遗憾的是,这种类似于后世放飞无人机观察的侦查手段,是游龙号独有的,因为热气球的造价极为昂贵,简单而言,内衬是丝绸的,因为丝绸最为轻盈,在泰西丝绸和黄金等价。

丝绸加纸加动物油脂进行密封,麻绳进行吊轻木吊篮,很小,只有一个人和一个油桶,燃料是轻油,就是朱翊钧石灰喷灯用的轻油,贵是无法大规模应用的拦路虎。

这东西发挥了好几次作用,因为每次停靠都要放飞,在琉球避免了风暴,在鸡笼岛避免了触礁,横贯大黑沟发现了海寇的踪迹,还发现了鱼群的迁徙。

“这是什么?”朱翊钧踩了踩脚下的木甲板,和别的甲板不同,这里的甲板居然是镂空的。

“下层甲板透气通风和采光用的。”吴惟忠赶忙解释道,游龙号一共三层甲板,船头船尾都设有通风板,在船中间多处设有可开启的透光板。

“哦哦,朕明白了,也就是说,如果是风和日丽,就会把所有水线之上、船舷两侧的火炮盖板打开,这样整个船只就可以进行整体通风了,挺好,挺好。”朱翊钧觉得这个设计可是太棒了,海上也不总是滔天巨浪,把盖板全部打开,流通性极好。

四面漏风的游龙号,这不是个贬义词,而是褒义词。

“朕虽然不懂海事,但还是知道这船上最大的敌人,就是疾病,这种设计极好。”朱翊钧和工部尚书汪道昆反复确认后,确定了这是大明船只的创新,之前是因为结构强度需要甲板去支撑,而且密封性种种原因,所以过去的船只,都是密封甲板。

而现在大量钢材在船的龙骨和骨架上使用,使船体的整体结构大幅增强,密封甲板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舒适性升级。

朱翊钧就走了两步,看到了一个张牙舞爪,巨大的机械问道:“这个是什么啊?”

“绞盘,收锚和放锚用的,陛下请看。”吴惟忠一听陛下询问,立刻一拍手,数十名水师军兵就跑了过来,从圆形双层绞盘上取下了木棍,插在了里面,正着转了一圈,又倒着转了一圈,比小臂还粗的绳索随着绞盘收紧和放松。

吴惟忠颇为自豪的说道:“上下一共四层绞盘,如果急着收锚,四层一同发力,可以在半个时辰内,完成三十丈的收锚。”

“好好好!”朱翊钧走上前去,推了推,发现自己推不动,这东西要二十多个人一起搅动,显然朱翊钧还没那么大的力气。

他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细细询问了结构,吴惟忠举着一个模型,模型是通透的没有挂代表着船舷的木板,吴惟忠对着大明明公们详细的解释着绞盘的设计,四层固定和四层收放,让速度更快。

“以前收放三十丈锚,居然要两个时辰?”朱翊钧惊讶无比的问道。

吴惟忠确信的说道:“可能会更久。”

朱翊钧每走几步就是一个问题,他刚走到了船的正中间,就发现四台如同风箱一样的东西,他指着问道:“这个呢,做什么用的呢?”

“抽水用的。”吴惟忠将船只的模型拿了起来,介绍着大明的设计,主桅杆旁边是一个蓄水池,也是全船最低的地方,如果需要收集雨水的时候,就会打开天井将甲板上的水放进船舱的蓄水池之内。

航海,最宝贵的就是淡水了。

如果需要的时候,天井的四个管道可以抽水,风箱是往复式抽水机,八个军兵坐下,拉动着风箱,将淡水从最底层抽到了甲板之上。

朱翊钧经过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四层都有抽水泵,雨水沉淀后,也会从最底下把那些沉积物抽出来,而后在船上的锅炉烧沸后,才会兑着国窖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