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危险游戏(2 / 4)

作品:《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抱团取暖,才不会在看不清方向的狂暴风雪里独自冻毙。

不过,即便如此,六大影业的经营也都时刻处在如履薄冰的艰难境地之中。哥伦比亚影业的母公司索尼影视娱乐集团就是个正在上演的悲剧,黑客攻击、票房惨败,再加上维基解密泄露的机密文件,不到一年的时间,孤星基金和花旗集团就迅速抛弃了负面新闻缠身的索尼影业,促使后者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财务危机。

两大投资者集体退出,索尼影业的流动性几近枯竭,母公司索尼娱乐,包括母公司的母公司索尼美国,以及最终大Boss曰本索尼集团的现金储备也恰好处于历史低位。截止2016年3月31日,索尼集团全部的现金储备只有160亿美元,同比减少%。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3月31日,现金储备便已经同比下降了%。

对于这种级别的泰坦巨人来说,160亿美元,实际上跟普通人身上的160美元纸钞相差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集团自然是不可能有办法在短期内调配足够的资金,帮助索尼影业渡过难关。更雪上加霜的是,进入2010年代,国外预售的情况越来越不稳定,许多依靠海外发行商预付款项来推进制作进程的制片公司,比如韦恩斯坦影业,都陷入了深重的财务危机之中。

虽然除了海外预售之外,影视公司还可以通过缺口融资或者超级缺口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这是一条比拿自己的现金来莽还冒险的道路,特别是在公司已经失去流动性的情况下。

缺口融资实质上是夹层债务融资的一种形式,以未出售的海外地区放映权和其他权利作为抵押,来完成电影的融资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大费周章真正把发行权卖出去,就能拿到一笔救命钱。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海外地区的收入无法偿还缺口融资的贷款,那么制片方就把自己套进了更深的债务陷阱里。

带利息的那种。

救命钱,随时都能变成索命债。

因此,在目前的好莱坞融资市场上,私募资本成为了大型电影公司在现金捉襟见肘的情形下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这就是银行账户快要见底的索尼影业迫切需要做的。

他们不得不尽快找到新投资人,补上那些不被看好的影视项目的窟窿,然后祈祷那些热门项目,比如《蜘蛛侠:英雄归来》和《太空旅客》,能够在商业市场上大获成功,帮助索尼走出谷底。

但投资者不是傻子,特别是被好莱坞年复一年坑了数十载的影视投资者。那些索尼影业和哥伦比亚影业自己内部都不看好的项目,怎么可能轻易找到接盘侠?

因此,当韩易出现,挟亿美元收购联合艺人经纪公司的余威,通过凯文-哈特向索尼影业提出投资《勇敢者游戏》的意向时,索尼影业制作部门、财务部门和商业发展部门的各位同事,差点高兴得背过气去。

对于这部改编自1981年出版的儿童幻想读物,整条故事线与桌面游戏息息相关,原版主演不到两年前才刚去世的重置版电影,索尼内部是什么看法?

用索尼影业集团主席兼CEO汤姆-罗斯曼的话来说:

Jumanji is not Jurassic。

“《勇敢者游戏》,不是《侏罗纪公园》。”

韩易重复了一遍克里斯托弗-查森的话,细细咀嚼。

“所以他们的意思是?”

“索尼那边的想法是,看你愿不愿意做slate deal。”克里斯托弗张了张嘴,似乎是在思考如何将接下来的这句话以尽可能柔和,不触怒韩易的方式讲出。但不管怎么努力,他都找不到比直率讲出更好的手段,“3亿美元,30部电影,5年期限,25%的份额。”

“3亿美元?”韩易以为自己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