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三流真仙申公豹(2 / 3)

作品:《申公豹大圣劝死仙

聆听着陈长生的声音,王先生只是淡然一笑:“道之所在。”

道之所在,焉能不去。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为何要证道,因为道就在那里。

为何要成圣,因为人人皆成圣,我即是圣!

一问一答之间,王先生收下了陈长生这个大弟子,翻开全新的一页,正式迈出了自己立教之路。

先前的青衫儒士是儒教王先生的弟子,同王先生弟子截然不同。

宏愿已经立下,再无缓和退步的余地,只有一路向前。

“王先生的宏愿,老道是敬佩的。”

“申道友的神通,贫道是敬仰的。”

千秋观内,希夷先生难得正经,没有呼呼大睡,明亮眼瞳中仿佛蕴含太白之星,有神独立,打了一个道揖,悠悠道:“但,法不可轻传,道不可外露。”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

“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肾。回光内视,神住丹田。”

“这三十二字总纲,道友若是觉得满意。”

“王先生,或者申道长答应贫道一个要求。”

所谓总纲是指着道德经,南华经,易经这般的大道之书。

不含一丝一毫的修行之法。

若有人能从大道之书中悟出修行之法,那是真真切切的大罗之才,不用老师指点,自己也能成仙得道。

希夷先生是打算拿蛰龙心法的总纲当做诱饵,钓申公豹上钩,再用秘法换取一个承诺。

“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申公豹眼眸一动,他虽然不是大罗之姿,只是三流天赋,可蛰龙心法的总纲远比不上道德经这等大道之书。

聆听之间,细细揣摩,竟然从总纲中感悟出几分心得,申公豹莞尔一笑,低吟一声道:“希夷道友莫要着急,且听我缓缓道来。”

“叩齿三十六通,逐一唤集身中诸神,诀在闭兑,目半垂帘、赤龙头胝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阴阳归窍,是外日月交光也。然后一手搯剑诀掩生门,一手搯剑诀曲肱而枕之,以眼对鼻,匕对生门,合齿,开天门闭地户,心目内观,坎离会合,是内日月交精也。”

“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

“你……伱究竟是什么人!”希夷道人满脸惊愕,失声呐喊道,如同凡人见了鬼一般不可思议。

“贫道姓申,名公豹。”

申公豹淡然一笑道:“乃是道门中人。”

希夷道人神色不宁,左看看,又看看,忽而沉声道:“你偷看过贫道修行?”

“没有,没有。”申公豹指天为誓,以道心立约道:“贫道从未看过希夷道友修炼蛰龙功法,刚刚只是有所感悟罢了。”

修行之人,境界越高,越重道心,以道心发誓,基本上不是说谎。

除非有人破罐子破摔,故意要入魔道。

可蛰龙功法,还没珍贵到让一位高手主动入魔的程度。

希夷道人顿时被干沉默了,良久缓缓道:“若真是如此,申道友的悟性可谓九洲第一,便是东胜神洲的道祖都未必比得上你。”

十万年前,神治人间,道祖从神魔身上感悟出修行之法,朝夕相处,学习一举一动,方有道士。

但,道祖好歹有神魔领路,有个模仿对象,从未听说,有人能过从总纲中感悟出东西。

这简直不是人!

“道友谬赞。”申公豹认真道:“贫道天赋,顶多算得上三流。”

希夷道人摇摇头,失笑一声:“申道友过分谦虚,可就是傲慢之举。”

“并非如此。”

申公豹一本正经道:“贫道天赋真是三流,不足为奇。”

“不足为奇?”希夷道人嘴角一抽,眼瞳中满是不信,反问一声道:“你算三流,什么算二流,什么是一流?”

你若是三流,那么九州天下有几个排得上号,那些号称仙道种子的天骄,岂不是连下九流都算不上。

“我家师兄算得上二流,家师算得上一流。”

申公豹不假思索道:“贫道自称三流,已经算是高攀了。”

诸天万界,天骄如数,如同过江之卿,便是广成天尊,慈航道人这些修行者,也只能算作二流。

真正的一流天赋,必须是独领风骚的大宗师,如元始天尊,如娲皇,如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