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法兰西1794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86章 卢森堡钢铁基地(上)(2 / 2)

作品:《法兰西1794

说完,萨瓦里向美国大使再度行了个礼,开门转身离开。

在回到一楼时,萨瓦里见到了已来到二楼走廊的富尔顿,中校使了个眼色,与男主人走到一旁,他低声说:“富尔顿公民,执政官让我来告诉你,他要求你在结束这场宴会后,必须于五天内返回乌尔姆,直到多瑙河造船厂生产出第一批蒸汽炮艇。”

“是,是,请转告第一执政,我明天就离开特里尔!”富尔顿清楚安德鲁生气了,那是后者不希望自己卷入政治与外交事务。

正如门罗预料的那般,此刻的安德鲁身处距离特里尔不过40公里的卢森堡西南,位于摩泽尔河畔,一个叫做雷米尔的小镇。

从去年3月份开始,安德鲁就派人大肆兼并卢森堡南部平原的“红土区”,以及其低廉的价格,将这一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继而变成他的私人领地。其后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安德鲁在卢森堡地区购买土地的行为一直没有停息。

到如今,整个卢森堡南部,包括卢森堡市以南,迪德朗日以北,佩唐日以东,雷米尔(摩泽尔河畔)以西,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归于安德鲁和他的情妇,埃尔隆伯爵夫人名下。

在1794年7月之前,上述土地的所有权是已经逃亡维也纳的卢森堡主教,而现在却归属于法兰西共和国。

所以,安德鲁只花了50万里弗尔指券(实际不到10万里弗尔)就得到了这一片经济效益极低的“红土区”的所有权。

至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当地村民,在征地官员们的劝说下,也非常乐意将那些登记在自己名下,通常只能种树、种马铃薯、种玉米的贫瘠土地,转让给像傻子一般的法国阔佬。

不久,成干上万户的村民就兜里揣着数干法郎(里弗尔)搬迁补偿费,这相当于他们一家10年到15年的总收入;继而举家迁徙到数公里外的卢森堡市,从此就由一名泥腿子变成一个令人尊重的城里人。

至于那些拒绝搬迁的刺头,或是想着索要更多补偿的无赖,当地治安警察挥舞的棍棒,以及法国士兵手中的刺刀,会让极少数人冷静下来,认清形势。

如若不然,那就是反对共和国,反对督政-府的保王党份子,或是极端派的残余,哪怕当场被打死也是活该。

在“顺利征地”后,从去年6月开始,安德鲁陆陆续续的向那一片约三百公里的“红土区”调集了数百位的建筑、勘探与冶炼工程师,以及从军队借调了数以干计的,年轻力壮且廉价的德意志战俘。

而等到了1796年9月的时候,安置在“红土区”的德意志战俘数量已经达到1万人。

这也是安德鲁始终拒绝议会下院,开启调查富尔顿在疏浚摩泽尔河道方面的贪腐行为。那是因为富尔顿之举,大部分是在为安德鲁干私活。

事情缘由,那是“红土区”的土壤都会呈现出褐红色,这是由于在这里的土壤有着极高的含铁量,里面蕴含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早在穿越之前,安德鲁就深知铁矿资源是卢森堡非常丰富的资源。在另一时空,也就是19世纪中期的1858年,通过开发“红土区”的铁矿资源。建立钢铁冶炼工业,让曾经一贫如洗的卢森堡大公国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正是卢森堡南部蕴藏的红土区地下,含着储量接近3亿吨的巨量铁矿资源,此外这些铁矿的含铁量不错,甚至还高于更南面的法国洛林一带的铁矿,然而更有优势的一点,是“红土区”非常适合露天开采,这就意味着开采铁矿石的成本极低。

基于此,弹丸之地的卢森堡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先进的钢铁工业,包括以钢铁为基础的衍生行业,从采矿、冶炼、锻造等几十道工序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世界钢铁大国。

二战结束后,冶金工业一度成为卢森堡大公国的唯一支柱产业。在1970年的时候,卢森堡的钢铁产量达到巅峰546万吨,2019年,卢森堡国内钢铁产量万吨,产值占gdp比重为%,人均钢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回到眼下,那些铁矿资源基本上分布在南部平原中的“红土区”,如今超过九成属于安德鲁和埃尔隆伯爵夫人的共同产业。

事实上,从卢森堡往南100公里的洛林地区,那里的铁矿资源更丰富,而且开采作业更加成熟。然而,安德鲁却打算在自己的新领地,花钱花精力的搞重新建设。

没有别的原因,那是洛林地区的业主们在铁矿开采与冶炼方式上,太过保守,拒绝大规模采用法兰西科学院发明的更为先进,效率更高的高炉冶炼工艺。

这就使得钢铁的产量一直上不去,而钢铁价格也降不下来。让奉行“钢铁即国家”的法兰西独-裁者感到异常的恼火。

另一方面,洛林地区的铁矿进行大规模开采和冶炼已经一百多年,其间的利益纠葛牵扯到法国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安德鲁也不希望自己在当地过于激进政策,招致洛林众多矿业主的集体抵制,而引发国内钢铁产业的大动荡。

基于此,“懂王”安德鲁索性不再管抱残守缺的洛林矿区业主们,干脆另开一地,派人到卢森堡南部“重新规划作图”。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数百名工程师、技师,以及上万名德意志战俘的辛苦努力之下,花费了安德鲁两百多万法郎的,位于卢森堡南部的钢铁基地已成功建立起来了。

…….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