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开端!(1 / 2)

作品:《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近海风险比较小,也是未来开发的主要目标,猎蛟事业,矿产事业,甚至是奴隶抓捕,都需要大量人手。

远海探索去的人很少,危险性更高,时间跨度更长,故而人手不会太多。

愿意去远海的,要么是心怀理想打算为阴阳家的大九州说进行补充的阴阳家弟子,要么就是想要一搏富贵的船员。

而且他们的任务不仅仅再是环游世界了,还要承担起各地政治考察,人口分布考察,甚至是气候地势考察,还要寻找引进海外农作物和生物,时间跨度更长,潜在风险也会更大。

“这样的话,我觉得按期归来更加妥当。”赵泗开口说道。

“一些我们曾经交涉过的部落势力,如果还没有覆灭,还记得我们的话,可以将人手散布于海外,毕竟地理考察和人口分布考察以及环境考察都不是一日之功。”赵泗开口说道。

“哦?细嗦?”驺奉眼中泛起几分兴趣。

“你看,海外八州之地,异常辽阔,若是想要仅凭几艘海船,几百人手进行探索,就算是大致勘探,恐怕也得以几十年来论,而且人手太少,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我的意思是这样,每到一个地方,就和当地势力进行交涉,放下来一批人手于海外专司一地探索,同时船只也可以进行一些给养补充,和当地势力建立起来友好交流,船只并不过多停靠,按照路线返航。

碰上那种没有人类聚集难以交涉的蛮荒之地,就尽量不要过于深入,,进行大概预估即可,同时尽量沿海岸寻找一下有没有适宜船只停靠的地方以做标记。

按照这种方法,大概三年,船只就能顺利返航,这个时候,大秦第一批新式海船就建造的差不多了,届时就不需要这么为难,虽然不可能大规模涉足海外,但是派个二三十艘海船探索海外,和海外势力建立交流亦无不可。

这样一来,带上更多的人手和船只,继续按照原来的航线行进,接替上一批人手的工作,进行人员替换和情报数据回收以及种子交接。

如此,每三年就是一个来回,危险性更小,能够收集的情报更加即时,也能够和海外进行更多的联系,海外虽然暂时无法大规模涉足,但是像小规模的船队,三五十艘的话,做一些奢侈品贸易,想要自给自足,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这样一来,大秦获得的情报也更加及时,不会落后太多,每隔三年就能更新一次情报。”赵泗认真的说道。

驺奉闻言若有所思,尔后开口道:“之前一直听船员说海外过于贫瘠……”

赵泗笑着摇了摇头:“贫瘠确实贫瘠,大秦大规模涉足海外现在也确实得不偿失,但是海外也并非没有势力和成气候的国家,如果可以建立良好交流,做点跨海贸易,保证一支人手一两千人的船队自给自足是没甚么问题的。前景比较好的话,甚至还有得赚。”

“当时过迎州和玄州(美洲)之时,本地土著热情好客,曾有一些互贸,为了感谢对方热情款待,一解燃眉之急,我们曾以军械相赠,对方以金石回馈……赚头还是有的,现今大秦的缣帛,丝绸,娟布,青铜器,漆器,在海外都是奢靡之物,用这些东西换些金银不是什么难事。”赵泗笑着说道。

海外目前的情况是人口分布尚且不够密集,跨海出兵后勤压力更大,大秦又是异地作战,又没有碾压的科技树,殖民肯定是不用想了。

玩贸易说实话也只能赚些金银,大规模商品贸易根本玩不转,但是小规模贸易,养活一个船队探索世界问题不大。

美洲的印第安人可太喜欢大秦的武器装备了,印第安人有点尬,这地方地表铜铁矿太少了,以至于压根没办法点出来什么像样的武器科技树,本土又没有战马……

大秦的青铜器丢过去那对于他们来说妥妥的神兵利器稀世珍宝。

海外再贫瘠,也耐不住玻璃球能卖出来翡翠价啊。

金银这玩意全球通用,回国以后用来买断被贵族们浪费的生产力更好,回头大力倡导贵族死的时候用金银等奢侈品陪葬,陪葬的金银器越多,金银才能更加保值。

实在不行弄个陪葬法出来,严格规定陪葬多少金银器才能修多大的陵墓。

没有金银器陪葬统一修个坟头算了,陪葬越少葬礼规格就越小。

平民百姓本来就只能挖个坟头,没啥影响,贵族之间肯定攀比成风,谁想自己死了只能住小房子?除了有点影响阴德以外,这一招倒是可以有效抵消大量金银流入而导致的金银购买力贬值。

用海外的金银刺激大秦本土的生产力,避免生产力浪费的同时大规模建设大秦国内,完成基础农业开发普及以后,有了充足的人口基础和足够先进的工业体系,大秦的造船业和航海业也得到了长足的生长,同时近海已经大致完成基础开发,民间航海开始冒出萌芽,这个时候大秦才能开始尝试涉足远海。

赵泗的预估是……最低二十年!

伴随着三种新粮的推广和普及,大秦的人口一定会出现一段爆炸式增长。

人口翻倍问题并不是很大,不要小看古代人的生育能力。

二十年,大秦如果能够完成从青铜器到钢铁器的转变,就可以尝试插手和涉足海外,抓农具修长城什么的操作也可以正式展开。

“这样……倒也不是不行……”驺奉点了点头尔后沉吟。

“只是这样一来……第一趟航行的危险和难度就会更大了。”赵泗看向荆。

赵泗的提议很中肯,且更具有可持续性,获得的消息和资源也更具有时效性。

但是第一批船员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了,每到一地都要分散出去一些人手,还要和当地势力进行密切接触和交涉,危险性也就更大。

远在海外,大秦的名头可唬不住太多人,天高皇帝远,谁管你什么大秦不大秦?

当然,和土著接触的越密切,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就更大。

随着联系越加紧密和频繁,还有奢侈品贸易的存在,对方就算远隔重洋也会认可大秦这个国家的存在,大秦能够获得的消息也会更加详尽。

甚至他们来一手异国参政都未尝不可。

而第一趟船,受限于船只不够的因素,人手必然不会很多,大秦对于海外的土著部落以及国家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想要完成这些事情,荆作为船长,任务更是艰巨。

而且随着随行船员越来越少,荆作为必要的返航人员,危险也就越来越大。

但是这事如果成了可持续的事情……十年……乃至于二十年,等到大秦开始涉足远海的时候,就是荆封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