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罗队长被算计(1 / 2)

作品:《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一个大队是有两个队长的,一正一副。而正副队长职位一般是一两年轮换一次的,并不是固定的。下面还有小队长,小队长其实也就是下面一个村的负责人。大队里,大队长副队长基本是带着镇里的人去安排干活的,兼顾小队的生产监督。

所以镇里罗姓的基本是一个大队的,但一个大队可不是指罗姓这几十户上百户的人。并且一个镇也不是只有一个大队, 镇管辖的村多田地多,大队就多。

罗家所在的大队,准确点讲是属于第三大队,一个大队管好几个村的发展,这主要也是看劳动力的。一般一个大队总体劳动力是在500~700之间,这里说的劳动力不是指人, 否则有些地方一个大村一百来户人就有那么多人了。这里的劳动力是要排除老人和多少岁以下的小孩的。

所以一个大队, 一般四五个村子,也有些村子人口少的,一个大队八九个村的也有。有几个村子基本就有几个小队长。因为大队只是负责统计总数,但分粮的时候,是按照小队单位统计的。

意思就是,虽然几个村可能都是一个大队的,但你这个村产粮多少,就只回按照你这村来按照工分平均分粮,其他小队归其他小队的。但有一个好处就是, 在粮食丰收的情况下, 某村子收成不好,可以找大队借粮过日子。

但现在是整体收成不好,大队里也没粮可以借。

罗保田,就是第三队的队长, 上次罗兵结婚也来过的。

罗保田被罗兵喊到罗成家后, 就开始询问什么事。如今粮食一分, 为了顺利带来村民熬到明年春收,他是天天组织人抓紧时间抢种一批白菜和萝卜,天再冷就啥也种不了了。

罗成是把养殖家禽的事情给罗队长说了一下,而罗成根本不知道一个大队其实是管那么多人的。罗成一开始的想法可只是想照顾一下本家姓这本的人, 之前听父亲说每天去大队里干活的有一两百人,所以他是按照二百人左右的量来算的。

当罗队长说整个大队两百五六十户人,养殖的话,能不能供应的上。罗成就懵了,他一开始是想一家起码得养个四五只鸡鸭的。否则经常一家五六口人,不可能养一只鸡等着一只鸡下蛋养活一家人呀。

如果养五六只鸡鸭,不说每天能下蛋,就算平均有两三个蛋,积累多了拿到城里来换粮,也能让一家子喝上稀的。

而且罗成也没让大家都养鸡鸭,还有猪呀,这涨一斤肉,就能换很多粗粮了。人家养殖场都跟罗成算过了的。一只鸡一天差不多就是吃150克左右的食物,一斤米糠混合豆粕的话,可以喂三只鸡。

三只鸡喂一天的成本,不会超过一分钱,蛋生出一个鸡蛋, 不算票的情况下就能卖五六分钱。养猪也是一样, 养的好能养活很多人的。

别人不养,是没米糠和豆粕来喂,罗成一分钱能买到豆粕,几厘钱能买米糠。其他人是翻倍都买不来。

二百六十多户人,量太多了,光鸡都得弄一千五百只左右,这成本就得一两千块了,他弄的又不是鸡苗,而是生蛋的鸡鸭。

而且还要弄猪呢,也不是特别小的猪仔,一只猪都得几十块。而且也不是你想养多少有多少,得控制量,一头猪一天能三斤多的饲料,要是更大点,还要加量。

就拿二十头猪来算,平均一天四斤饲料,一天就八十斤,一个月就两千四百斤了。一个月得一吨二的量。鸡鸭一户算两斤量,先按照二百五十户算,一天就五百斤,一个月就七吨半。

等于要满足一个大队的生存问题,最少一个月饲料就得九吨。而修理厂那边,职工要分点米糠和豆粕弄点好处吧,汽车修理厂自己还要搞养殖,一个月也得好几吨。

你这一算,根本养殖不到两年,一辆车子的价格量全部就得用完。要是方块车通过道路检测,开始量产,还打算到时候弄厂也搞个内部养殖呢。没足够的东西来喂,那搞个毛。

罗成沉思了许久,肯定是不能按照二百六十户一户五六只鸡来弄。感觉有点一刀切了,而现在真正有困难的其实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这应该把没老人和小孩的降低标准,普通民户一家配三只鸡,有老人和小孩的,有一个加一只,这样就感觉能控制的住。

罗成把自己的想法一说,罗保田那真是大喜,只要按照罗成的想法去弄,他能保证今年第三大队里,不会有一个人饿死。

但这事情他身为一个大队长做不了住,得上报公社,必须立刻就去,早一点得到批准,大队管辖的村子就不会有老人‘出走’了。

这绝对是造福农民的大好事,罗家人也感觉脸面有光,父亲罗文都能想的到,以后这十里八村的,都要对他们罗家感恩戴德。这是积德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