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吃货的小机灵(1 / 2)

作品:《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汽车厂目前的运输能力很强大,五辆卡车,十六辆三轮货车。如果不是照顾一些关系和利益交换,三轮货车还会更多。不过出去跑运输的有一大半,留在厂里的,可能是一些运输师傅休整一下的。

运输站的运输力是急缺,如果汽车厂这边愿意,车子是根本停不下来的。驾驶员休息的时候,一般就是装货卸货,这年头驾驶员吃香,装卸货根本不用他们动手,还得香烟伺候着。

今天要去拉粮食,后勤部的人立刻通知了汽车站运输队的调度员,别发运输单给驾驶员了。在汽车厂运输队的车子,一律前往粮站拉粮。

驾驶员听到是给自己厂拉东西,基本都是笑着说今天要损失不少。最近拉货拉习惯了,很多需要送货或者去拉货的厂,都知道汽车厂的运输队跟运输站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临时的。这为了早点安排送货拉货,哪怕是一个三轮货车,人家企业和单位都懂规矩。

这到了饭点,招待好坏不说,起码没让司机饿着。这有时候给小厂送东西,小东西也没少收。这一开始驾驶员还不习惯,可时间久了,驾驶员之间还互相谈论着哪家厂会做人。

而且这收了东西的,的确有照顾,调度员手里有运输站给的运输单。这反正是要送的,驾驶员起码能挑先送谁家的。

现在汽车厂自己要运输货品拉东西啥的,对于厂里的驾驶员来说,别说混额外的好处了,中午这餐还要自己套饭菜票在自己厂里吃。不外出,还没有六毛钱的伙食补助。在外面的话,吃别人单位一顿,吃的好不说,补助还能省下来。别看三轮货车不大,但汽车厂的车子性能好,拉的可不少,一样是可以私下帮人梢点货的。

反正这一天不对外出车,驾驶员收入少不少。但真被汽车厂安排了,可没一个驾驶员会抱怨,也不敢抱怨。驾驶三轮货车的可不是真正的司机,起码他们是没驾驶证的。他们还分的清这份好工作是谁给的,领的是什么厂的工资。

所以被安排到拉厂里自己的货,驾驶员说归说有损失,但都是带着笑容的。而且广播也说了,这次拉的是工厂里自己的粮食,每一个职工都有购买指标的。他们运输队也是如此,而且运输队是不需要按照广播报的车间顺序来买粮的,因为他们经常外出,还特殊照顾来了就可以购买呢。

这次去拉粮,是自己厂里的粮,驾驶员可别摆司机的架子,装货全部等人家粮站的搬运工。两辆大卡车和五辆三轮货车,浩浩荡荡的就开往粮站了。

也就三个小时没到,粮食就拉回来了,当然只是一部分,下午他们还要去拉的。粮食拉到汽车厂,卸货当然是自己厂里的搬运队。罗兵开着叉车,用绳子稍微一勒,一下就可以弄十来麻袋粮食进粮仓。

而其他人也不用跟粮站那样用肩膀扛粮搬运,一个手工叉车,也是随便放三麻袋粮,卸货反正是可快了。

在仓库附近干活的工人看见粮食来了,可羡慕今天能买粮的车间了。这可都是大米,不是棒子面。很多家庭就算打算买了大米到时候换点粗粮吃,但也适当的改善一下伙食,吃一次大米饭。

一碗大白菜,一碗大米饭,再弄点酱油拌一拌,可香了。小孩吃饭都能舔的干干净净。

而就在大家还在讨论买大米的事情,广播又响了。今天有分厂叉车厂的同志来协助汽车厂生产叉车,今天食堂有土豆吨鸡块,让大家别错过。

食堂有荤菜或者炒蛋什么的,广播就会通告。这主要是播给回家吃饭的工人听的,别因为不知道而错过一次荤菜改善伙食的机会。荤菜又贵不了几分钱,又是食堂里的何师傅和刘师傅炒的,汽车厂的炒菜师傅外面的厂可比不了。

虽然一份土豆烧鸡块,土豆多鸡块少,但食堂卖的便宜。工人买回去家里人一人能尝到一块就不错了。

罗成上午是偷偷在办公室研究今天签到的气压制动一些部件的建构图,这东西得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自己拿出的图纸和操作原理,别人询问要是一问三不知那就不好说了。罗成现在不想熬夜了,天冷,早点躺被窝里舒服。

中午,不管大家猜测如何猜测叉车厂的技术工到底是如何达成一致意见不来义安这边的。但该接待的还的是要接待,工人的话到食堂吃饭出示叉车厂的工作证,可以只付钱就能买到食堂的饭菜,不管是今天还是说支援的这一个月,都不需要叉车厂带来的技术工人饭菜票。

而叉车厂的人来这边,是通过地方单位申请,获得了出差资格,地方粮票换成了全国粮票来的义安。工厂的食堂饭票都是用粮票换的,不这样的话,汽车厂这样迅速扩张,工人成倍的增加,去哪弄这样多粮食来做饭。

平时工厂有个招待,都要按照规定标准来,主要就是这吃掉的东西没办法填帐。钱还好说,主要是吃啥都要票去买。

但现在不一样了,吴厂长带几十个人过来,免他们饭票目前对于汽车厂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当然了,吴厂长的话是额外接待餐招待的,接待餐的地方现在也改了,新食堂有包间,包间有两个门,一个门是通往职工用餐大厅的。一个门是通往厨房的,这上菜直接厨房端过来,省得太显眼。

接待餐,这徐海堂和李小彤肯定跟厨房的某人混好了关系,这气氛活跃加美色小组,两人又是得到了消息提前到呀。

搞得罗成一进包间,就被她们喊着罗厂长来啦,然后什么座位和需要什么,都安排的妥妥的。可惜了,接待人才,天赋点错地方了。以后改革了,要是有公关部,这徐海堂一个部长跑不了。至于李小彤,也是酒桌人才呀,谁要是酒桌上吃饭身体出问题,还有医疗护士在呢。

“哟,怪味鸭,这托吴厂长的福,今天应该是刘师傅弄的这道菜吧。吴厂长,你可得尝尝这道菜,味道很不错,不知道你这连城人吃不吃的习惯。”

“张主任客气了,解放之前我是去过洪城那边的,其实如果不放辣椒,我们连城跟你们这边口味差不多,毕竟也就是几百公里嘛。”

听到张主任和吴厂长交谈的话,徐海棠这小机灵立刻把圆盘转动,让怪味鸭这道菜转到了吴厂长身边。没有玻璃转盘,这边包间搞出来后,还是罗成特意设计这样的一个转盘,让厂里的木工师傅做出来的呢。

而最喜欢这设计的,其实是徐海棠和李小彤,她们两是混饭吃的。自身没身份,按照吃饭的规矩,尽量只夹自己身边的菜。罗成和其他人有地位身份,就算起身夹菜都没人说什么。但她们的话,没有这转盘之前,想夹菜,都得眼观六路,见没人伸手夹菜的时候,再迅速夹一点。

但现在不一样了,菜能跟着圆盘转动了,也把她们的潜能给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