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卖鱼(1 / 1)

作品:《琢玉师的种田生活

李秋水见母亲心中松动,连忙拽了拽顾怀瑾的袖子,几乎要拍着胸脯打包票了,“阿娘你放心,让阿七陪着我去就是了,没有人敢欺负我的!”

梅氏狐疑的目光放在顾怀瑾身上,顾怀瑾不由得有几分尴尬,可袖口处微微晃动,略一侧眼就看到李秋水带着几分祈求般的目光,过了片刻之后艰难地开口道:“阿娘你放心,我会好好保护秋水,不让她受欺负的。”

见两人这般信誓旦旦,又耐不住女儿继续哀求,梅氏牙关一松,只好点头道:“那你们去吧。”末了又补上一句,“卖不出去就回来,谁要是跟你吵架,你就别理会他们!”

李秋水连连点头,心中却在低笑,她又不是原先的李秋水了,怎么可能人人都能欺负得了她?

她拍着自己圆润的肚子,嘻嘻地笑起来,顾怀瑾看她这般模样,只觉得像是一个吃饱喝足的兔子一般可爱,眉眼忍不住弯了起来。

说好此事,两人便拎起两条鱼出了门,梅氏不放心两人中午没得吃,便先给两人做了干粮,叫两人带去,这才作罢。

镇子离这村子并不远,按照记忆里的路往镇子里走去,李秋水只觉得身轻如燕,心情十分雀跃,几乎要蹦蹦跳跳了。

顾怀瑾跟在她身后,看着她胖嘟嘟的身影,长发轻轻地挽起一个小髻,只在上面斜斜地簪了一根木钗,垂着一颗小铃铛,俏皮中带着可爱。

其实李秋水说胖也不算太胖,但是这个时代怕是讲究以瘦为美,她这般的体型便有些出格了,更何况她的脸上也是圆乎乎的,少了许多女子的柔美,但在顾怀瑾看来,却多了几分灵动和可爱。

只是,若李秋水瘦下来的话,还不知道是什么模样呢?

想起这个,顾怀瑾心中一动,俊脸腾地红了起来,尴尬不已,颇有些狼狈地别开了眼睛。

李秋水浑然不知,只是顺着乡间小道往镇子里而去的时候,大家许是都在田里忙活也没碰上什么人,很快便到了镇子里。

说是镇子倒是连个城门都没有,两人很容易就进了城,镇中的街道也不宽不是什么大城,不过看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和风物却是比村子里要好上不少。

街道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沿街便有叫卖的人,李秋水先站在角落处观察了一番,终于找到了一个拐角处,铺了自己从墙上扯下来的红布将两条鱼放上,便开始静候。

顾怀瑾静静地跟在她身旁,一言不发,两人只是看着人来人往,只是驻足在她们摊子前的人却并没有,李秋水尴尬了好一会儿,想起来摆摊是要叫卖的,总不能因为脸皮薄白来一趟吧!

虽然难以启齿,但是总要自力更生嘛。

她定了定神,抬起头来张开口大声吆喝起来,“卖鱼咯!卖鱼咯!又大又新鲜的鱼咯!一条鱼管吃三顿饭,回家就能喝鱼汤咯!”

顾怀瑾脸上微红,颇有几分不自在,只是侧头看着李秋水,却看她眼中脸上俱是真诚的笑容,便是叫卖东西也不觉得丢人,心中微微一动,那些尴尬和不自在却缓缓地散去了。

一吆喝,果然不一样,果有路人在两人摊子口停下,因了顾怀瑾带着斗笠看不清楚脸,李秋水却是满脸笑容地看着他,他便多看了一眼,看到鱼的时候,果然惊呼了一声,“哟!这鱼可真是大个儿!怕是海鱼吧!”

李秋水哪里懂得是海鱼,脑子一转很迅速地回答道:“大叔好,这鱼也不是什么海鱼,可是我家里养的,因为吃不完,便拿出来两条卖,昨天晚上我们还吃了呢,那肉又鲜又美,别提多好吃了!男的吃了强身健体,女的吃了滋补养颜,哪哪都好,个头又大,我们家里七八口人呢,今天早上还没吃完呢!您买上一条回去,肯定不亏!”

那男人见她说话爽朗风趣,忍不住倒是笑了起来,看了她一眼道:“你这小丫头倒是会说话,可是这鱼多少钱?”

李秋水犹豫了一番道:“也就五个大钱!”

“五个大钱?!”那男子忍不住惊呼道,“这么贵?”

李秋水慌了神,她觉得不贵呀,适才看见一旁买肉的一斤肉都得一个大钱呢,这鱼这么大个儿,最起码也有两三斤吧,怎么可能贵呢?

那男子却不待她多说,只是摇摇头转身离开了,李秋水沮丧地看着他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又重新振作起来,抬起头来继续吆喝起来,毫不气馁。

她吆喝得卖力,却是吸引了不少人来,只是一问价钱都摇头叹气走开了,李秋水想了许久,才渐渐想得明白。

这镇子中虽然比村子里富裕,可是花上五个大钱买一条鱼却也是贵了的,而且这里怕是地处内陆,吃鱼少吃肉多,那肉贵些也就罢了,其实那摊子前也没多少人去,但凡是穿着寻常衣裳的人路过那摊口也眼睛都不带转的,只有看起来穿的稍微好些的人才会上前去买。

她沉沉地叹了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好,失落地坐在一边,顾怀瑾看着她的模样,心中颇有几分不忍,伸手握住了她的肩膀,低低地道:“没事,我们继续卖,总有人会买的。”

李秋水扭过头去,看着隐在斗笠下面的顾怀瑾,虽然看不清楚脸庞,却也察觉出他语气中的关切,心中一热,点了点头,刚要说话,却听见一旁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嘲笑声来。

“哟!这是谁?这不是李家沟的那个胖墩丑八怪吗?怎么这会儿在这儿当起卖鱼娘了!啧啧啧啧,真是臭死了!”

“就凭她?也要跟咱们小姐抢人?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的模样,真当自己是个天鹅了,这么胖这能飞的起来吗?”

听着这般刺耳讽刺的话语,李秋水皱了皱眉,脑海中迅速匹配出了说话之人的身份。

扭过头去,果不其然,她的摊子前头站了两个人来,一个约莫十六七岁,一身丫鬟衣裳大半,另一个却是上些岁数,胳膊上挎着个篮子,里头不知道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