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42章 【新官上任】(1 / 4)

作品:《港岛家族的诞生

春节过后。

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集团,在办公室里翻阅了财务报表。在1957年,长江工业集团的利润是8600万港币,投资额度为2800万港币,净流入账户5800万港币;连同以前的流动资金,长江工业集团已经有亿港币的存款。

钱没地方花!

这就是林志超目前的烦恼,包括环球航运也是如此,只能存在账户上吃利息。

环球航运、长江工业集团,这两个集团赚的钱都是外汇,这是让林志超比较自豪的事情。

前世,香港四大家族唯有李家成是靠工业发家的,所以最终的成就也高、眼界也高,并没有局限在地产事业上。

而这一世,林志超的长江工业集团,足以为他增加底蕴了。

“老板,陶经理在美国收获匪浅,一些经销商听闻齐爱公司的报道后,纷纷选择我们长江塑胶厂作为合作伙伴。预计,我们能增加几百万美金的订单。”副总经理王良汇报了一个最新的好消息。

当然,林志超还是很冷静的说道:“这事能有收获最好,没有收获也能促进香港工人的福利,不用太过在意!而且,这点事情也真正影响不到齐爱公司,所以我们也不要再关注了,还是将精力放在自身的品质和技术上。”

王良点点头,说道:“有道理!目前香港有500家塑胶花工厂,而且数量还在增加,这一行竞争实在激烈。”言语中,已经有些担忧。

林志超也明白这些,前世巅峰时期的香港塑胶花,据说有3000家塑胶花工厂;结果就是,大量的工厂刚诞生,就碰到塑胶花产业消退,大量的工厂只能倒闭。

“塑胶花的机器设备,同样可以生产玩具的部分零部件,这部分投资是不亏的。”

王良想了想,说出一个问题:“老板,按照长江塑胶花的规模增长,理论上还需要很多工人,但是我们的用工成本较高;而采取大量代工的话,也会损失部分利润;随着大量的塑胶小工厂成立,利润率也逐渐降低。所以,我觉得固定工人慢慢增加至6000人比较好,说不定本来需要用工8000~10000人。工人虽然成本较高,至少也比代工还能多赚点。”

林志超稍作思考,便说道:“可行,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是没有错的!”

此一时彼一时,他还是小看了塑胶花产业的规模,一开始以为正式工3000人就足够了,不够的部分可以寻求代工。

如今看来,再过两三年,就是六千人都打不住,恐怕代工的工厂都需要大几十家,合计又用到工人五六千。

这样算下来,长江塑胶厂怕是上万工人都可以养活,养六千人是轻轻松松。

目前,长江塑胶厂实行的‘两班倒’工作模式,否则机器成本高。

“好的,晚点我和陶经理等人开会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