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64章 【擎天一指】(1 / 3)

作品:《港岛家族的诞生

官府拍卖会上,林志超在和各地产商打完招呼后,坐在了位置上。在外人看来,林志超意气风发,霸气侧漏,在场的人无不纷纷瞩目。

事实上,长江置业的地皮多数是在私人、私企手中购买的,在1956~1957年的拍卖会上,长江置业每次都是光打雷不下雨。

今年长江置业购买了25万平方尺的地皮,而售楼花的楼盘仅三幢,相当于储备了18万平方尺的地皮。

飞艇泰就坐在林志超的旁边,另外一边则是李高福,整个拍卖场还挺小的,大家几乎都是离得很近。

此时香港的发展商主要有:林志超、廖宝珊、飞艇泰、陈德泰、彭国珍、李高福、马锦灿、张玉良等等,依旧是五十年代中期的地产商为主,惟有李康节真正的掉队。

李康节之所以掉队,是因为他本来实力就弱,是靠着‘大联合’发展起来,而遇到危机后,合伙人都不再信任他,自然也不可能再有人和他合作。

相比较而言,陈德泰虽然也遭遇濒临破产,却被汇丰拯救过来,如今又恢复一些元气,重新回到地产界上;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郭德胜、李兆基,只能算是中小型地产商,排不上名号。

“大家好,欢迎来参加今天的拍卖会,今天一共是七幅地皮”英国拍卖师在激情昂扬的说道。

可惜讲的英文,这种演讲对华人大打折扣,当然大部分地产商都能听得懂,只是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而已。

七幅地皮,二十多家地产商参加,竞争算是激烈。不过有不少人并不是真的来参加的,而是来凑热闹,并且根据拍卖会的情形,才分析出当前地产的走势,

官地拍卖会,一直是香港地产的晴雨表。

“好,接下来拍卖会正式开始。第一幅地皮,是位于油麻地”

拍卖会正式开始,林志超并没有出手,就好像一直是在等待一样。但就算没有他的参加,拍卖会也非常激烈,港九市区的住宅地皮,很快就已经会回升至平均地价120港币每平方尺的程度。

虽然比不上1957年的巅峰地价,但也充分说明,地产回暖的速度很快。

“接下来的第五福地皮,是位于德辅道中71号的地皮,占地面积万平方尺,地积比达到惊人的20倍,可建一流的甲级写字楼。我想,大家一定会很期待是不是,那么我就不多说,直接开始竞拍,底价1000万港币,每次加价不低于10万港币!”

然而,看似好的地皮,却没有人第一时间竞拍!

正当拍卖师要讲话时,林志超伸出一根手指,拍卖师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今天要流标了呢。

接下来,大家纷纷竞拍起来,原来刚刚大家是心照不宣的压压拍卖场疯狂的气温。

林志超每次都是举起一根手指,也不看是谁在和他竞价,表情轻松,有人看向他,还不忘露出一个微笑。

这种现象很快被拍摄下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头条新闻。

另外一边的张玉良压力大增,张氏家族这些年赚了不少钱,资产已经接近一个亿;今年他哥哥张玉阶死亡之后,他开始掌管张氏家族的权利,所以迫切希望给家族一座定海神针。

一幢一流的商业大厦不就是最好的定海神针嘛?

但面对林志超的轻松他是一点也不轻松,价格很快攀升至1500万!

“1520万”

拍卖会上,林志超轻轻的举起一根手指,他表情轻松,压根没有考虑对手。

飞艇泰、李高福在旁边,充分的感受到这种轻松,忍不住笑了起来。

而另外一边,张玉良只能继续应对,但压力大增。

还有恒生银行的何善衡,已经摇摇头表示放弃。

恒生银行的存款才9000多万港币,如果斥资两三千万去兴建一幢大厦,是非常危险的。

此时的恒生银行,和廖创兴的存款差不多,远没有高速发展起来,因为今年初才改的‘银行’头衔。而前世到了1965年,恒生银行已经是7亿的存款,威胁到汇丰银行的零售业务,超过了东亚银行。

可见,发展有多快,在六十年代。

何善衡心想,他们幸好早在皇后大道中购买了一副地皮,代价仅700多万港币(万平方尺)。这幅地皮修建一幢总部大厦,还是可以的。

张玉良也终于扛不住压力,在1600万港币时,停止竞价!

虽然张家资产已经接近亿元,但毕竟这一座大厦如果都投资三千万的话,还是有些风险的。

“林生,恭喜恭喜!”

四周的地产商发出祝贺,林志超随即谦虚一番。大家也许没有几个是真诚的,但并不妨碍林志超在香港地产也的地位。

分层、分期、公共屋契,都是他发明的。没有他,哪有今天香港地产业的发达。

所以,吃个大头怎么了!

之后的地皮,林志超并没有伸出‘擎天一指’,他今天就是为德辅道中71号而来。更何况,长江实业的资金暂时没有多余的,毕竟铜锣湾百德新街的项目已经动工了,所以也不准备购买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