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大明:寒门辅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六十六章 调兵遣将,剑指辽东(2 / 4)

作品:《大明:寒门辅臣

五月时,朱元璋突然下旨,让李善长、李文忠总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参议政事。

李善长、李文忠介入中书并没有动摇胡惟庸的地位,李善长毕竟老了,这个曾经的淮西首领也不会被朱元璋真正重用。

果然,李善长又成了包工头,去修圜丘了。至于李文忠,则接替了徐达,主持新军训练事宜。

六月下半旬时,朱元璋为培养朱标,下旨群臣,政事上,无论大小,全都送东宫裁定,然后再转呈华盖殿。至此,朱标在政事上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但也是从这一日起,朱标与朱元璋意见相左的情况开始增多。

政见不同,但并不代表父子关系紧张。

事实上,朱元璋很多时候乐见朱标争论。身为帝王继承人,若是连一点主见,坚持自己主见的能力都没有,日后岂不是沦为群臣摆布的木偶?

七月初八,朱元璋针对中书行省进行了一个大动作——设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是一把利剑,很多人都低估了其作用。

在没有通政使司之前,地方奏本全部送到中书行省,交给丞相过目。若是丞相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文书,一不小心将其弄没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中书丞相完全可以做到欺上控下,毕竟人在外地,想告状也不可能亲自跑过来。

所有公文“关白中书”这是基本程序,也是中书统揽大权、控制局势的一个绝佳手段。但通政使司的出现打破了中书对地方公文的“垄断”。

因为通政使司的职责就两个:

其一,收集地方奏折,然后送到御前,不经中书。

其二,有机密的事,准许随时上奏。

顾正臣很敬佩朱元璋的手段,他并没有急着对胡惟庸动手,而是以额外设置一个新衙署的方式,进行了中书分权。当然,若是中书控制了通政使的人选,那这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