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宋续命人 / 章节正文阅读

大宋续命人 第十章 往事(下)(2 / 2)

作品:《大宋续命人

    董荣所在的太行山保义军也是如此。在一次撤退中,董荣自愿留下断后,掩护梁兴带大部队撤走。哪晓得狡猾的金人已经在前方布好了口袋,只等这支保义军钻进去。等董荣带着剩下的几名弟兄赶去会合时,首领梁兴已经阵亡,太行保义军几乎全军覆没。

    看着昔日亲密的战友、兄弟被割去头颅,成了金人请赏的工具,董荣没时间悲伤,他带着仅剩的几名弟兄晓行夜宿,不断地曲折迂回,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太行山中,而此时,他身边仅剩下一个十七岁的小兵。

    “阿爹是有名姓的保义军首领,在金国我们根本待不下去,只有死路一条。阿爹带着我们想办法离开金国,前往宋朝。阿爹说岳帅在宋朝有那么多兵将,我也算是在他麾下浴血厮杀,他不会少我们一口吃食。可是阿爷的腿断了,山里缺医少食,恢复得很不好,他怕连累我们不肯走,甚至威胁爹爹再不走他就跳崖……最后,跟着阿爹回来的小山哥留了下来,他说他只是一个小兵,金人或许不会知道他干过什么,他留下能照顾爷爷,每年清明节的时候还能给死去的弟兄烧点纸钱……”

    “辗转数月,我们先是来到鄂州,联系上了岳家军中负责情报的谢大成,他本来就是阿爹他们的顶头上司。原本爹爹和大哥想在鄂州定居,可是岳帅出事了,鄂州人多眼杂,我们一家子的到来很多人都看在眼里。谢伯伯给了我们新的身份,顶替死去的曾家人,以投亲的名义来到临安。谢伯伯说临安是天子脚下,有时候越危险的地方就是越安全的地方。”

    “至于我的哥哥姐姐去了哪里?我那时年纪小并不知道,后来父亲也从来不许我提起,甚至问都不许我问,直到一个月前,谢伯伯突然找到我,我才知道大哥和二姐为了让我和爹爹能在临安立足,报名又回到金国做卧底。二姐十年前就死了,她被送进了金国的皇宫,金国皇帝完颜亶残忍嗜杀,一次酒后发疯乱杀宫人,二姐正好轮值当差,被这个混账当殿杀死了,可怜我的二姐死的时候刚刚二十岁,还没有成亲……”

    “岳飞死后谢大成就进了孤山营,与你也有一二十年未曾见面吧?凭什么他一说你就信了?”

    “当然是有信物的。不然小人一个卖汤饼的,有妻有子,岂肯无谓冒险?”

    “信物?是不是这个?”

    范曾笑呵呵地从袖袋里摸出来一根素银的簪子,抖抖索索地递到董小乙面前给他看。

    董小乙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他娘亲的簪子,也是谢大成能说动他为孤山营递送物资的凭证。

    簪子是素银的,没什么装饰,只在簪尾部分镶嵌了几朵小小的梅花,其中一朵梅花缺了一瓣,是他小时候不懂事向娘讨了来,不小心磕断的。

    这簪子是父亲送给娘亲的生辰礼,娘亲十分宝贝,他将梅花花瓣磕掉了一瓣,娘亲十分心疼,可爹要揍他的时候又是娘亲第一个扑过来护住他。

    娘亲去引开金兵那天,临出山洞前将簪子拔下来插在二姐头上,小声叮嘱:“娘走了,往后你要替娘好好照顾弟弟。你爹回来要记得让他少喝酒,还有你大哥让他少逞强,你阿爷年纪大了,别摔出个好歹来……”

    二姐一边点头,一边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他想问问到底怎么了?娘和二姐哭什么?二姐却死死地抱住他,一只手捂住他的嘴,不让他问。

    谢大成将簪子送回来,他自然相信他的话,也知道二姐是真的死了,不然她不会将簪子交到外人手上。

    董小乙颓然地点点头,什么话也不想说,甚至也没有兴趣知道范曾是如何找到这支簪子的,以密谍司的手段,只要盯上了他,他藏得再好也没用。

    “谢大成为何找到你?你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图谋?”

    “谢伯伯找到我,他问我想不想给二姐报仇?想不想找到在金国的大哥?想不想知道爷爷和小山哥的消息?我当然想!他说金国皇帝想吞并我们,可是我们大宋的皇帝不想打仗,一心回避这个问题,只有闹出点动静,让皇帝不得不面对金国将要入侵的事实,大宋的疆土才能保住,我阿爹、大哥、二姐,还有许许多多为了保住大宋不惜流血流汗的人,血汗才不会白流,被淮河分割的骨肉才有希望团聚!”

    “野心不小,竟然妄想混淆圣听!那接下来呢?你们还准备做什么?”

    董小乙苦笑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就是一个卖汤饼的,能做的也都是粗苯的活计。况且谢伯伯已经死了,如今我大哥究竟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也不晓得怎样才能联系他?现在想来,打不打仗是陛下和相公操心的事,我一个卖汤饼的瞎操什么心?”

    “那你的娘子和孩子呢?搞得那般神秘又是为何?”

    董小乙苦笑道:“我娘子就是一个苦命人,自小父母双亡,吃了不少苦,我能待她好,给她安稳的生活,她自然千肯万肯。这些都是我爹一手操办的,大约是东躲西藏的日子过久了,总要留一手。水井里的暗室也是大哥和二姐失踪后父亲带着我偷偷挖的,他总说万一有个万一,也不用东躲西藏,就躲在家中更安全,我们不用上山,我娘亲也不会死。大概娘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一直是他心中的隐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