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指龙为牛(2 / 2)

作品:《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

不会吧,真是马老师找关系帮的忙?就图他这个人?

在他发愣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老楚打来的。

电话一接通,楚振民就问张扬,刚才是不是在接马老师的电话,所以一直显示在通话中。

“是啊,楚局长,真是马老师举荐我去这次文物交接的?”

“哈哈哈哈。”

电话那头,老楚笑的很大声。

隐隐能听见,楚子强也在旁边狂笑。

“张扬,你就当是这样吧,明天好好相亲哈!”

“什么意思啊?你们……喂?”

“靠!这就挂了?”

张扬一脸郁闷的走回店里。

看了看专家群里的消息,楚振民已经把明天活动的时间、地点,都发出来了,似乎是在盛海博物馆的办公楼。

除了他之外,剩下被艾特的人都是老专家,估计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反正不管怎么样,明天肯定要去看看,到了现场,就什么都清楚了。

目光回到付老板的收藏。

徐杰悄悄告诉张扬,刚才他出去接电话的时候,付老板三人在一起激烈讨论了很久,让他等下小心被坑。

“张总,我考虑好了。”

付胖子一脸凝重的说:

“这件青铜觥,三十五万,您同意,我就卖。”

“我加这五万是有理由的,给河东集团买的那些东西,您等下肯定不会全要,到时候还是要砸在我手里。我得给自己稍微回点血,毕竟您也知道,我现在……”

“行了行了,那就三十五万。”张扬打断了付胖子的絮叨。

“张总真是敞亮人啊。”赵小姐在一旁奉承道。

张扬对此只是礼貌的笑了笑。

他心说,这群人难道不知道,什么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吗?

既然付胖子怕等下几箱古董亏钱,所以抬高价格,那张扬自然会狠狠地满足他这个愿望。

青铜觥成交后,付胖子的私人珍藏里,值钱的青铜器就没了。

他倒是也拿出了两面唐代的镜子,想三万块一件卖掉。

但是镜子都被腐蚀的连花纹都看不见了,张扬只能出到八百。

这是正儿八经的一线市场进货价。

看付胖子还想讨价还价,张扬干脆大手一挥,不要了。

“这种破烂,我说句实话,收回去都不知道怎么卖。”

“付老板,你要是没有其他压箱底的好货,咱们还是看你给集团收的东西吧。”

“还有还有,张总您别急。”

付胖子急忙在属于他自己的藏品箱子里翻找。

什么铜钱、陶罐、陶俑、魂瓶之类的陪葬品,逐一摆上了桌面。

但张扬看到这些东西后,只有一个动作:摇头。

这些东西判刑是够了,起码涉及三个汉墓和两个宋墓,但既不能交易,又不够格展览,实在提不起消费的欲望。

倒是徐杰悄悄问张扬,能不能让他买两件回去收藏。

“你看中哪件了?”张扬小声问。

“就那对瓶子。”

“哦,那是魂瓶,给墓主人安魂用的。”

“那不要了,那个牛的陶俑怎么样?”

“陶俑没问题啊,就是这件陶俑,它带彩,你得准备个恒温恒湿的箱子,不然彩色很快就没了。”

“那有没有放在空气里就能保存,还没有阴间元素的东西啊?”徐杰放弃思考,转而求助张扬。

“这件木雕就可以。”

“那我就要这件木雕。”

“不行。”张扬摇摇头:“这件我要了。”

木雕是外行的称呼,这件宝贝准确的名称应该叫“佛龛”。

付胖子拿出来的这件佛龛,和玉米差不多大。

上面雕刻着骑着大象、拿着如意的普贤菩萨。

虽然因为是出土文物的关系,菩萨像的表面有些破损,彩也有些脱落,但在元代木制佛龛里,绝对算是上品。

八百年前,元朝云游的僧人,就是随身携带着这样的佛龛,方便随时随地礼佛。

“这件清代的佛龛,付老板打算怎么卖?”

“两万五,张总觉得怎么样?”

“一万六吧。”张扬随手就是一刀。

不过可能因为他砍轻了,付胖子没怎么挣扎,立刻同意了这个价格。

之后的张扬能看得上的物件儿,差不多都是这个流程。

胡诌一个年代,随手砍上一刀。

除非对方能有理有据的说服张扬,不然就是“不成交就拉倒”。

甚至连徐杰都有样学样,从付胖子手里,以低于市场价好几万的价格,买走了一件湖田窑的观音像。

两人在店铺一直待到晚上九点,终于把事情忙完。

一共成交了五十七件,成交额高达一百一十七万。

……

次日,盛海博物馆,C栋一楼的大会议里。

张扬穿着西装,正靠在椅背上,听着这次文物交接活动的负责人,介绍具体情况。

“各位老师,这次回归的文物,是意大利政府,在数起文物贩卖案中,缴获的明显有华夏文化特征的文物。”

“一共有537件。”

多少?五百多件?

张扬突然感觉马老师口中的“苦力”,不是玩笑话。

不过涉案文物,鉴定起来应该很轻松吧?

“根据我们上次交接900多件文物的情况来看,意大利负责文物鉴定的专家,对我国文物的年代、价值等判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所以希望大家在鉴定这批文物时,不要参考太多资料上给出的鉴定意见,给出你们心目中自己的判断既可。”

“本次工作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专家判断文物存疑,该文物就会被放到待定区,等待初次鉴定完成后,一起进行第二轮的开会复审。”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张扬没问题,他现在只想赶快开始,然后早点进入第二轮。

因为他有种预感,自己给出的鉴定结果,会和很多人岔开。

人家看年代特征,他看的是生产日期,不是一个东西。

复审阶段才是正戏。

“我有问题。”一位参加过上次鉴定的老专家举手问道:“这次他们退回来的文物,不会还是在地摊上收缴的吧?”

“刘老师,这我也不知道啊。”负责人一脸苦笑着答道。

“唉,那就是有咯。”刘老师摇了摇头说:“诸位,尤其是新来的几位老师,如果发现有问题的文物很多,千万不要怀疑自己。”

“你们把这批东西看成,城管在古董市场收了几个摊子,送过来碰碰运气就行。”

有这么夸张吗?

张扬心想,这是好事啊!

这样自己身上的压力不就可以少很多了?

两天后,复审阶段。

负责人直接请张扬坐到了主持人的位置上。

“各位,张老师认为存疑的文物多达98件,咱们先讨论完他列出来的这几件,剩下23件不着急。”

“下面请张老师讲两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