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2 / 5)

作品:《舍弟诸葛亮

镰刀刀刃后面还带了一个网兜,可以兜住被割断的庄稼,一次性扫到一边,因为杆子长了,每次挥刀的攻击范围也大了好几倍,生产效率大增。

诸葛亮也颇好工巧,看到这镰刀时,他总觉得似乎太轻易了:如果此物真能提升那么多效率,为何古人就没想到做长曲柄镰刀呢?这种改良方向应该很容易想到才对。

如今已是十月,水稻早就收割完了,不过院子外面还有些韭菜,诸葛亮决定亲自去试一试。

“嚓——嚓——嚓——”诸葛亮稍微收割了两畦,立刻就发现问题了。

“不行,这玩意儿适用的环境太苛刻了。寻常割稻、麦,需要一手扶住秸秆,一手收割,才不至于倒伏,此刀虽长利,但只可替代持刀之手,无法替代握秸秆那只手。”

显然,这种镰刀完全是诸葛瑾穿越前,刷到几个三农抖音视频,看到长曲柄镰刀可以护腰,就直接抄了一个。诸葛瑾又没种过田,结果就闹了笑话。

他并不知道,后世的农作物,都是经过反复育种、在抗倒伏特性方面强化过的,麦秸秆特别挺。加上后世冶金工业强大,镰刀的锋刃可以做得非常锋利,速度快一碰到茎秆就割断了,不用手扶。

汉朝的农作物,抗倒伏不够强,镰刀的刃口也不够锋利,于是诸葛亮拿韭菜试手时,韭菜直接就被扫得躺平了,

最后还得弯下腰去、用另一只手把韭菜扶起来割,所谓的“减少弯腰时间、护腰”,也就成了空话。

“大哥还是不事农桑,全靠空想,不过这个思路倒是不错,至少曲柄后面带个网罩拦住割下来的庄稼,其他方面再改良改良,说不定有用。”

然后他继续看下一件农具——那是一个形似大型木剪刀、在地上挖孔下种的工具。

剪刀柄尾部还有个豁口用于绑绳子,可以控制最大开合距离,这样每次在地上挖孔的间距就能一致了。

刀柄上还有一个装种子的小斗,可以随着每次开合漏下去几粒种子,种子的用量也更平均、节约。

毫无疑问,这玩意儿也是诸葛瑾穿越前,以一个外行人身份,随便刷抖音刷出来的三脚猫货色。

不过诸葛亮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心态又验证了一下,发现这东西确实比前面那个镰刀要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