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18章 人心之归广陵,如水之归下(2 / 2)

作品:《舍弟诸葛亮

我这两月负责造船兴建水军,就想尝试我大哥跟我分析过的‘龙骨船’,只是时日尚短,不敢贸然拿大船、战船做实验,就先用小渔船练手。此船虽然狭长,但也比旧船更抗风浪。待我再摸索几个船型,就可以把海船也造成龙骨船了。”

而这仅仅是两条船联网拉一趟的收获,哪怕算上行驶到江心以及返航的时间,也就三个多时辰,而且开出来一次显然不会拉一网就回去,肯定会拉到满载而归。

刘备对此当然是不反对的,他巴不得诸葛瑾再来跟他会晤一下,诸葛瑾自去年腊月离开后,平定了豫章,也占了半个丹阳,把叔父的地盘搞得风生水起,但刘备已经十个月没见过他了。

汉朝人原本的撒网,也就捞捞水面以下最多两三米深的浅水鱼。距离水面五米以上的,那就只能靠钓了,那是一片从未被人开垦过的原生资源。

一来我们派人去,不会被曹操记恨,二来这也是顺势为我们争取更多利益、官位。毕竟吕布与天下诸侯关系都不好,都恶其反复无常,唯有我们算是对吕布有恩,吕布偷了我三个郡,我尚且以德报怨!可以凭借这份恩德人情,帮曹操开这个口。”

但最近被孙策征辟,他不想给孙策这种残暴之人效力,就又逃过江想回老家。结果撞上刘备在广陵不辞辛劳亲自面试、广招贤士。虽说刘备本意是针对最近流入的袁术治下士人,但也把这些回乡本地人覆盖进去了。

诸葛瑾也万万没想到,二弟当初跟他切磋闲聊时,问起铁丝的便宜造法,最后居然是为了造流刺网上的铁刺,要是被诸葛瑾知道,估计也会感叹一时的明珠暗投。

但偏偏刘备本人亲自来主持这项工作,再加上刘备的识人之明、亲和力与观察力,再加上极度勤奋的求贤若渴,竟被他大浪淘沙找出了不少或出身寒微、或小吏起步的才干之士。

所以这项技术,是诸葛亮几个月前,跟大哥学习切磋时,从大哥那儿得到的启发。

刘备:“哦?那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不过,一想到陈登,他就想起自己今天还有正事没跟孔明磋商呢,正是关于陈登和向许都朝廷派使者的事儿。

大家都是年轻人,而且其中有三人都是原本在袁术地盘上不得志的,算是刘备简拔于微末,自然没有那些久负盛名世家名士的臭毛病,说话都比较直来直去。

即使是早期锁子甲出现后,当时的人也没有立刻研发出拉丝板造铁丝技术,至少又过了一两百年的演化,对应东方要唐朝中前期,世界上才出现了最早的拉丝型锁子甲。

对此,元龙倒是建议说,他想近期去曹操处再出使一次,为吕布求官,顺便诱导吕布兑现承诺、得官后便调转矛头跟袁术反目。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解说,也是摇摇头:“还是太靡费了,以后要给百姓推广,还是让他们自筹竹篾吧。”

想到得意之处,刘备又不免想起了在吕布那儿过潜伏苦日子的陈登来,

刘备不愿耽误时间,就早早吩咐庖厨多准备一些分量的精美饭食,然后吩咐身边近侍:

因为用到了两条船,船和船之间可以空开一些距离,几丈甚至十几丈,渔网逆着江水兜鱼的截面积,也就暴涨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在此之前,汉朝渔夫都只有单船抛网,连拖都没法拖,更别说诸葛亮这种两条船拉开了横扫过去。

钢板上的小孔会把铁丝越变越细,然后再用更小一圈的孔拉,多拉几遍就造出这种很长的细铁丝了,用的时候再斩断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所以工费消耗并不大。”

不过要论算学一道,天下哪有比得上贤昆仲的?以后让他二人边干边学,跟在你们身边打打下手,或许能有更好成长。”

其实刘备在跟徐奕初次交流的时候,也没看出来这人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具体本事。但他只是揣摩了对方的履历,确认对方没说谎、是拒绝了孙策的征辟后逃回故乡的,就果断决定用他了。

转眼一上午就过去了,眼看就要用午膳。刘备还依稀记得,昨晚诸葛亮派人来和他说,今日午后、广陵潮退潮之后,要邀请他去江边视察新式的可以用渔船拖着的流刺网捕鱼。

反正蒋济胡质比诸葛亮还年少,他们原先地位也非常低,不会觉得被轻视的,反而会觉得这是主公看重他们,让他们跟着算学大师练本事。这种年纪的年轻人,有的都还在给达官显贵家的子弟当书童呢。

毫无疑问,这个拉孔式造铁丝的技术,也不是诸葛亮自己发明的,这个时代还没如此逆天的工艺。

不过放心,诸葛兄弟都不会去许都,诸葛瑾也不会去邺城,诸葛亮名声还不大,官位还低,我会让他先升个合适的职位,然后稍微跑跑,略写一下。

近侍立刻领命而去,大约一刻多钟之后,诸葛亮就被找来了,他刚好在调试新渔网,也还没吃呢,倒也不费事。

唐宋以后的大船普遍有龙骨,所以迎来了航海技术的飞越,这也算是一个穿越者几乎人所共知的小挂了,诸葛瑾当然也知道,条件合适的时候,他也会想办法去开。

只是曹操占着朝廷的名分,有无数人给他挑挑拣拣,曹操哪怕不用名士,唯才是举的寒士也够他用了。

然后诸葛亮就果断下令收网,一群渔夫又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网渐渐拖上来。

新式流刺网底部还是有配重,确保底部那根纲绳尽量往深水处拖,而顶部依然有浮筒,确保网口迎水的面积扯得更大。

他很想请陈登吃一顿四尺长的九月秋刀,还有新鲜的金灿灿大黄鱼。

诸葛亮:“那也未尝不可,如今这次本就是做实验,求诸上而得中,求诸中而得下,一开始要求高点总没坏处。”

刘备拍着大腿叹息,很想立刻在陈登面前装个逼。

拖了一会儿之后,他倒是有些担心船会不会翻,因为两条船拉开后,渔网的拖重各自集中在每条船靠内的一侧,好几次江浪稍稍变大一些,船开始横向摇晃,刘备心里就感觉有些不安。

这些客人中,甚至有个别比诸葛亮还年少,估计才十五岁左右,也算是早成了。诸葛亮看着对方长相,就觉得太年少不太靠谱的样子,而刘备却很放心,低声和他说:

刘备看得很认真,原来诸葛亮这次的操作,居然要用到两条渔船,还是各自拉着网的纲绳一端,然后抛到江里,逆流行船,用江水把网冲开。

诸葛亮听说徐奕还算自己半个同乡,倒也有了点兴趣,跟对方稍微聊了几句。

毕竟这些人才的早期经历谁会注意到呢,诸葛瑾脑子里也没长数据库,不可能什么都先知。

从这个角度说,刘备的唯才是举,倒是跟曹操没什么分别,刘备这边一样有很多三教九流出身的人。

“这位是仓慈仓孝仁,原为淮南郡户曹掾,颇知劝农屯田之事。只因不忿袁术横征暴敛、竭泽而渔、搜刮无度,五日前弃官来投。

“这么多?而且还有这种金灿灿的海鱼?还有如此长的江刀?”

然后刘备又介绍了几人,都相谈甚欢:“这两位是蒋济、胡质,虽尚未及冠取字,但也有点算学基础,分别在下蔡、合肥为计吏,我已考察过了,倒是颇为公正细谨。

虽然旁边还有战船跟着,就算船翻了也有水性很好的侍卫把他们救上去,而且刘备诸葛亮自己也是会游泳的。

刘备正在沉思之际,渔网已经越拖越重,诸葛亮估计到船的侧倾幅度微微有些加大了——那种感觉,就像草船借箭时,一侧船舷已经被箭压得沉重下倾差不多。

诸葛亮听了之后,不置可否地说:“派使者去许都,自然也是可以的,不过愚以为,还当辅之以其他方略。而且我和家兄,肯定是不会再去许都了。另外派人即可。”

刘备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所以他看完后自然是愈发惊奇:

现在诸葛亮负责水军建设,战船打造,诸葛瑾当然要把这些宝贵认知提前跟弟弟分享,少走弯路。

刘备立刻起身,拉诸葛亮坐他旁边,然后趁着开吃之前,帮诸葛亮介绍了几个跟他年龄差不多的人。

刘备看得啧啧称奇,虽然还不知道收获如何,但光是这霸气的架势,就让他很放心:收获绝对不会少!

刘备一边说,一边起身领着诸葛亮,站起来转了一圈,跟众人喝酒,喝一个给诸葛亮介绍一个。

刘备的想法也很简单:孙策肯征辟此人,肯定有点过人之处,对方拒绝,说明还是个有气节的。既然如此,先当人才储备放着,自己慢慢观察发掘其长处好了,反正又不是给不起这点俸禄。

那仓慈算是今日客人中年纪最大的了,但也不过二十来岁,应该不超过二十五。他见刘备如此尊重诸葛亮,连忙主动敬酒,诸葛亮也点头回礼。

到时候主角守家,作为主线来写,二弟双线操作略写。

几人很快就到了码头上,诸葛亮也拉着刘备先上了一条比较大的新渔船,然后吩咐旁边的几艘渔船全部都启航,往江心驶去。

至于带鱼那种深水鱼,虽然后世不值钱,但如今诸葛亮也没法捞到,同样是深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