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黄世仁来了(2 / 3)

作品:《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从北新仓出来后,李源就到了梅家看诊。

“我与季爰是好友,三十年前就相识了。那时他在北平作画,常常去戏院听我唱戏。我呢,除了唱戏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丹青。那时我们常常在一起谈戏论画,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妙感。我每次演出,都要留出整排的戏票派人送去张家,让他和家人朋友能过过戏瘾。”

针灸后,梅兰芳见李源打量着墙上的仕女图,他笑着说起了他和张大千的过往友情。

张大千,字季爰,是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解放前夕,去了湾湾……

李源其实对画不是很感兴趣,老实说,也看不懂什么奥妙。

不过今天梅兰芳先生的兴致很高,邀请李源去了他的画室,给他展示他的作品:“外面那一幅是季爰所画仕女图,这一幅是我画的。我的当然没办法和季爰比,但我个人比较喜欢。”

李源笑道:“千金难买我乐意,喜欢最重要。”

梅兰芳哈哈笑道:“对对,喜欢最重要。”

他喜欢和李源聊天的原因,大概就是发现李源是真的好多事都不懂,什么名望权势阶级……只是非常专注于医术和生活。

最后两人停步在一幅梅兰图前,梅兰芳道:“这是四八年,我和季爰久别重逢,在盛海吴湖帆先生的斋室里,还有名画家谢稚柳先生,四人共创此画。开画时先由吴湖帆先生画上一束幽兰,接着我补画上一枝腊梅,谢稚柳先生画天海云色,大千先生为此画锦上添花,题了一首《浣溪沙》小令……”

李源读道:“试粉梅梢有月知,兰风清露酒姿,江南长是好春时。珍重清歌陈簇落,定场声里定芳菲,丹青象笔妙新词。真是雅事啊。”

梅兰芳轻声叹息道:“可惜,再不会有了。”

现在他说话都要谨小慎微,当初刚刚建国时,京剧界就被要求审核戏剧,最后只有六十三段传统剧目能够唱作,其余全部需要删改。

他因为说了句“京剧艺术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就被各种批判,差点没挺过去……

看着神情落寞的梅兰芳,李源想了想后宽慰道:“梅先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过我相信,世事一定会进步,等迈出艰难过,必有再相逢的那一天,只要您保重好身体就好。”

梅兰芳先生神情一震,点头笑道:“有道理!只要活的够长久,总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那一天!这世道,终会回归正常……”

说完自知失言,面色微变,经过上回风波,他是真的心有余悸。

好在看向李源时,却发现李源似乎一心投在梅兰画上,没听见一般……

“小李,看你这身架子,是在练拳吧?”

梅兰芳微笑问道。

李源讶然道:“梅先生,这您都看得出来?”

梅兰芳哈哈笑道:“我们戏曲也有基本功,唱作念打。虽然和真刀真枪的武术不同,但基本功还是相通的。练没有练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巧的很,当年葆琪……就是我的,第三子,已经夭折了。不过当初公认的,葆琪最类我。除了戏曲外,他最爱好的就是武术。

他过九岁生日的时候,我找了很久的门路,才在程潜司令手中得到了剑仙李景林的武当秘剑手稿。二三年对外刊印的那一部分《武当秘剑》,其实只是粗浅版。李景林手录绝版,就在我这里。小李,你有兴趣吗?”

有兴趣吗?

卧槽,简直太有了好吧!

武圣孙禄堂、长枪李书文、剑仙李景林,这可是江湖三绝啊!

看着眼神明亮的吓人的李源,梅兰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有爱好就好,人没有爱好,那就有些可怕了……

……

“将就着练吧,还不错,李景林留下的这部手书,算是秘传了。”

第二天李源就拿着手书兴致勃勃的去找张冬崖献宝,只是张冬崖看了后,却摇了摇头,没李源想的那么开心。

李源纳闷道:“既然是秘传,怎么将就着练?”

张冬崖道:“武当剑与寻常兵刃法门不同,极其讲就‘乘虚蹈隙,避青入红’。就是剑法运用重在不接不截,不迎不架,凭空一击,无不命中。名曰:‘不沾青,入红门’也。

所谓‘不沾青’,是说不以硬力格挡、招架对方刀剑。‘入红门’,是说出剑一击命中而见敌血。

江湖上一般把这种避实就虚、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剑术称之为‘内家剑法’。

还别说,和你的性子倒是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