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回来,离开(1 / 2)

作品:《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瀛姝被神元殿君使人叫去了神元殿密商。

对于贺夫人留下的那盒价值昂贵的宝玉,瀛姝拣了枚蓝紫色的福禄佩,很直接的提出打算据为己有。

“这……真的可以收受?”

“殿君又没索贿,是贺夫人主动行贿,行贿的目的也就是让殿君出使北汉而已,不收白不收。”

“那阿姝为何不要那个青金镯?”

“关于珠宝的价值,我一直是以是否心头好评定,我更喜欢这枚紫玉佩。”

“我倒是更喜欢青金镯。”

“太好了,咱们就各得所爱。”

无论多大的事,只要有瀛姝在旁商量,轩殿君就会产生小事一桩的轻快感,她看见瀛姝把福禄紫玉佩放入了香囊里,干脆也把青金镯套在了手腕上,又问:“我打算着,除了陛下送来的武婢外,别的宫人,我会先问她们的想法,不强迫她们必须随行这趟使程,但自愿跟我安危与共的,都可以就这盒子中的宝玉,挑选自己属意的,就是不知道宫里的器物能不能赏赐给宫人?”

“我不也是宫人,如果不配得此赏赐,哪里敢开口问殿君索要呢?”

“阿姝可不同于普通宫人。”轩殿君抿着笑,看向瀛姝的相思子脂玉佩绶,有心调侃日后的准鬼宿妃吧,自己却莫名觉得害羞。

瀛姝占了好处,理当出谋划策:“贺夫人这一来,不就是想逼着殿君主动禀报陛下愿意出使么?贿赂都收了,当然是要让贺夫人遂愿的。卢相公仍然坚持己见,陛下虽然并不存犹豫,原本也决定再拖上两日就作决断,哪怕现在朝堂上,其实也没有哪个臣公肯明言赞成殿君使汉,不过两日后的朝议,谢相公是肯定会站出来谏言建交了。

殿君如果在此之前就主动说服卢相公,告诉卢相公殿君乃是心甘情愿使汉,朝议上就可免去一场无谓的争执了。

我还想问问殿君,可想提出自己的条件?”

轩殿君连忙说:“由我去告诉卢相公自愿出使的事,便不会让卢相公误解陛下的用心,我当然愿意为陛下分忧解难,而且我是真的心甘情愿,不需要陛下别的许诺恩赏了。”

“我觉得恩赏还是得索要的。”瀛姝往前一倾身,明知道身边没有第三双耳朵了,却依然刻意的,竖着手掌挡在嘴角:“人人都有所求,比如士卒们骁勇战敌,是以保家为先,让家人得享丰衣足食;士人们苦读经史,为的是用自己的学识赢得君王的信重,一展抱负,都存着成就功名之心;再是无欲无求的人,不也都盼望平安喜乐,清闲自在?殿君为何经遇那样的波折磨难,一心想要归返大豫?”

关于轩殿君的志向,瀛姝心知肚明。

“我劝殿君放弃后位,可从没劝过殿君放弃志愿,我问殿君,想不想干脆离开宫廷,在宫外立府。”

“我可以在宫外立府?”

“当然可以。”瀛姝笑道:“在宫内,就是一直依附于皇室,在宫外立府,陛下势必会赐爵田、薪禄,神元殿君将不再是‘特殊后宫’存在于大豫,神元殿君才有爵位之实。”

“可是……我一个女子,虽有爵位但又不能为君国献力,又哪来的颜面白享爵田、薪禄?”

“殿君愿意出使北汉,是保证奇袭汉中之计得以达成的大功臣,殿君没有资格获赏爵禄,还有什么人有资格?”

看轩殿君仍然犹豫,瀛姝起身,干脆绕过膝案坐在了殿君的身旁:“殿君在外立府,可作为之事远超于困居宫廷,就说最简单的吧,贫苦百姓若遇欺凌,状告无门,不知应当如何讨回公道,殿君便可询问事由,神元殿君只有具备了真正的,爵位实质,才可以策书上谏,参与治政,真正使大豫的子民勿忘神宗帝族,延续宗族誉望。”

“我真的可以?”

“曾经大济的公主,尤其是持有脂魄的瑶台女君,我所知的,就有三位因为向君国举荐贤才,留名于青史,受到士官名儒的赞颂,虽然她们不获官职,可她们为君国建功,为社稷献力,毋庸置疑。”

轩殿君看着瀛姝明亮的眼睛,热血沸腾。

成为皇后并不一定会被世人铭记,要使神宗一族的誉望得以延续,存在着另一条更加笔直的途径,她的志向原本就不应为女儿家的志向,因此就不能受到男女之别的局限。

“阿姝会帮我成就志向?”

“当然。”

纤细的手握住了纤细的手,高台之下,宫苑似乎已经春暖花开。

紫微宫。

司空北辰毫不介意神元殿君已经注定使汉,可因为这件事,他居然也有点心浮气躁,主要是因为婉苏的妇人之仁,提出多次,希望他出面说服父皇采纳卢远的谏言,所谓的大道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这让司空北辰不胜其烦。

于是这天,就终于没忍住怒火。

“住口吧!”司空北辰板着一张冷脸:“两国建交是政事,太子妃却只站在女子的立场考虑,殿君为女子,就理当受到庇护,不能让弱质女流身陷危局……我大豫的公主,难道不是女子?这回汉使如果提出让公主和亲,父皇必定不会有丝毫犹豫!

父皇之前告诫过我,务必要以大局为重,我是一国储君,一国储君要思索如何获得宗室、臣公、子民的信服,我现在如果支持岳丈,就等如和二弟又生争执,我知道太子妃的本意绝非有意陷我于不利,可太子妃的确不谙政务,因此朝堂政事,太子妃还是莫要干预为好!”

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梁氏的耳里。

此时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于是东宫之内,就又多了一个女眷干预政事,梁氏其实并无身为良娣而非正妃的觉悟,她当惯了正妃,自觉遍插耳目是她的权力,毫不在意太子会在意她冒犯太子妃的行迳,只急着把她想说的话倾诉出来。

“太子妃现在是忘了神元殿君最初归豫的时候,提出理当成为储君妃,那时,可是她最大的威胁,又或许,太子妃其实根本不在意名位,横竖做为范阳卢的嫡女,就算不为宗室妃,也易得良缘。

要说来,觉得身为女子理应受享庇护者,又何止太子妃一人呢?世家大族的闺秀书香门第的女儿,多的是生来便被父母亲长视如掌上明珠,受尽爱惜呵护,也难怪会觉得天下女子,皆为矝贵,理应活于羽翼之下。

好的是太子妃虽然自觉矝贵,却不具矜傲刁蛮的性情,心地不失善良,所以才会同情神元殿君。”

司空北辰挑着眉:“你难道不觉矝贵?”